\滚出去!你这个朝廷走狗!\
一声怒喝在河北保定府的一处村庄响起,随后便是一阵混乱的喧嚣声。
劝农使者张守诚被几个壮汉推搡着,踉踉跄跄地退出了村口的祠堂。他的衣衫已经被扯破,脸上还挂着几道血痕。
\诸位乡亲,这红薯真的是好东西啊!亩产可达千斤,耐旱耐瘠,种一亩能养活一家人啊!\张守诚仍不死心地高喊着。
\呸!\一个身着绸缎长袍的中年人从祠堂内走出,冷笑道,\什么好东西?不过是番邦蛮夷之物,有伤风化!我们祖祖辈辈种的都是五谷,哪里需要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
此人名叫赵德昌,是当地的大地主,手下佃户数百。
\赵老爷,\张守诚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强忍怒气道,\这红薯虽是外来之物,但确实利国利民啊!皇上特意下旨推广,还派人编写了《种植法》,您若试种一亩,便知其好处。\
\皇上?哼!\赵德昌冷哼一声,\皇上远在京城,哪知我们农家疾苦?这红薯若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为何京城的达官贵人不吃?分明是拿我们老百姓当试验!\
周围的村民听了,纷纷点头附和。
\就是,就是!\
\我们不种这怪物!\
\滚出我们村!\
眼见情况不妙,张守诚的随从赶紧上前,将他拉到一旁。
\大人,咱们先撤吧,这里有赵家的人在,百姓们不敢听我们的。\
张守诚叹了口气,无奈地点点头。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个瘦弱的老农突然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这位大人,老汉想试种一亩。\
人群顿时哗然。
\王老汉,你疯了?\
\赵老爷会不高兴的!\
老农名叫王福,是村里出了名的穷汉,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破茅屋里,年年饿肚子。
\我...我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王福颤抖着声音道,\去年闹蝗灾,今年又是旱情,再不想法子,我一家老小就得饿死。这位大人说红薯产量高,耐旱,我...我想试试。\
赵德昌脸色阴沉,冷冷地盯着王福:\你若敢种,明年就别想再租我的地!\
王福脸色一白,但随即又硬起头皮:\我...我自己有半亩薄地,种在那里,不碍赵老爷的事。\
\好!\张守诚眼前一亮,赶紧从怀中掏出一个布袋,\这里有红薯种,还有《种植法》一册,我亲自教你如何种植!\
三个月后,王福家的那半亩薄地上,绿油油的红薯藤蔓铺满了整个地块,生机勃勃。而周围的传统农作物却因为持续的旱情,大多已经枯黄。
\王老汉,你这地里种的是什么?怎么还这么绿?\邻居李二好奇地问道。
王福神秘地笑了笑:\这就是官府推广的红薯,你瞧,旱成这样了,它还长得这么好!\
\真的假的?\李二半信半疑,\赵老爷不是说这东西会得怪病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