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心里依旧空无一物,我能从一张照片里获得什么呢?
我并不会像电视中里演的俗套剧情一样,手里捧着心爱之人的照片就会感到满足,还说什么有其本人相伴的错觉,那种论调让我直反胃,他们真的经历过那种感受吗?
我手里抚摸着照片,身旁却连个思念的目标都没有,这样的感觉更是像虚无一样,慢慢吞噬我曾丰富的内心,渐渐的,我看向周围甚至都有了虚幻感,这样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如果虚幻的东西,虚幻的想法是美好的话,那么与之对立的真实,就是如此残酷现实吧。
直到我遇见了另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很开朗,她是我的同桌,她的笑容感染了我,每日同她打打闹闹,竟让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她对我的想法很好奇,也试探着了解我。
“喂,林木,这是你五年级时候订的杂志么?”
她是六年级时才转到我们班的学生,自然对我的过去一无所知。
我也觉得没必要同她讲儿童文学莫名其妙的来历,于是回答:“是的。”
“你挺有钱嘛,这种杂志很贵的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买这个。”
“借我一本看看好么?”
“嗯,你自己选一本吧。”
对于她这个我朝夕相处的同桌——六年级时就已经开始住校了,我不介意借她一本儿童文学,尽管我对于这本杂志怀着的是不一样的情绪,我估计我对于别人不爱惜书籍的的厌恶感,或许就是从此产生的。
我和这位女孩的交集,如大多数简简单单的同桌一般,有好玩的一起玩,好吃的一起分享,老师了来互相叫醒打瞌睡的对方,谁作业做好了先抄谁的,如果一直这么下去,或许最终如同那首《同桌的你》一般,变为淡淡忧伤,却又有着纯真美好的情感。
而我对于这位女孩最初的好感,却是无意间听见她对旁人说的一句话。
“不能借,林木不愿意别人不经允许就把书转借给别人,特别是这本儿童文学。”
这样的好感,慢慢酝酿,直到有一次班上热情大方的一位女同学胡庆,带着特别的目光,看着我说:“真没想到有人会喜欢林木你。”
“谁?”
我也挺好奇。
然而胡庆只是摇摇头离开。
后来班上兴起了一种玩笑,就是问你喜欢的人名字有多少划,然后大家猜这个人到底是谁。
我也开着玩笑对身边的女孩说:“班上有你喜欢的人吗?”
女孩看着我说:“有。”
我故作平静的问:“哦?他名字多少划?我给你找出来!”
“12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