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朕最新章节!
今年的会试,人数特别多!
各省大学的往届毕业生,也有资格参加。这属于重开科举旳特例,今后的大学毕业生,只准参加一次会试——如果考不上进士,要么滚去做九品官(金陵大学可外放从八品),要么去考研究生,要么就自谋生路去吧。
赵瀚当初的公考思路,终究还是向现实妥协了。
各地衙门自己组织公考,必然弊病丛生。这已经是被证实的事情,现如今的底层吏员考试,就等于是基层公务员考试,每年都会被查出许多走后门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沿用科举制度,并兼容公共学校制度。
各级官吏选用制度,大概如下:
府里组织小学毕业考试,成功毕业的小学生,可参加县里的公务员考试,考中者就可以观政之后做县镇吏员。
省里组织中学毕业考试,成功毕业的中学生,优秀者可以公费读大学。其中,全省最优的三个,公费读金陵大学。其余优秀者,公费读本省大学。无法公费者,可以自费读大学。
没能读大学的中学毕业生,可参加省里或府里的公务员考试,考中者观政之后可做省、府吏员。
县镇吏员,因政绩升迁,甚至能转为八九品小官。但八九品小官,随着今后官吏制度完善,很可能就是小吏升迁的极限,只有能力超强者能跨过七品知县那道门槛。
若是公费生,只要能拿到大学毕业证,自己又愿意做官的,一个九品官职就有了。
各省的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公费生还是自费生,都有一次机会参加会试。
公费生就算没被录取,地方大学也能外放正九品,金陵大学则能够外放从八品。因为就算是落榜者,他们都属于万里挑一,含金量高于明代的举人。
这么说吧,除了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金陵大学每年招收的公费生,暂时只有30多人而已——等北方中学教育普及,数量肯定还会增多。而各省大学的公费生,每年也只有四十五个(视州县多少而定)。
此时,有大学的省份就那么几个,加上金陵大学在内,每年的大学公费毕业生不足300人。而明代会试三年一届,每届录取大概300—400人,至少也会外放正七品官员。
赵瀚治下的公费大学生,三年加起来900人左右,考不上的外放八九品,考上了也最高正八品,算起来数量比明代还更少。
当然,自费大学毕业生,就得好好考试了。不被会试录取,就没有做官资格,只能去参加省府级别的吏员公考。
像崔文秀这样的朝鲜留学生,也被视为自费生之流。
他出身于朝鲜大族,但在南京读书之后,就再也不想回去了。为了能留下来,他废寝忘食的苦读,终于拿到大学毕业证,也是目前唯一能毕业的留学生。可还得会试被录取,才能留下来做官,否则就只能在南京做京漂。
验明身份之后,崔文秀进搜检房脱衣服,就连内衣都被仔细检查,防止夹带有考试相关信息。
好不容易进入考棚,崔文秀忐忑而又激动。
这届会试,依旧采用两套考题。
崔文秀作为留学生,考的是新式教育卷子。上午考经学(四书五经)和大同理论,下午考数学和物理。接下来,还要考天文、地理、律法、公文、水利、农事等等,一共有两天的会考时间。
由于大学专业不同,考试题目可以选择,就像前朝士子选五经一样。但是,经学、数学、公文和大同理论,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修必考。
崔文秀紧张做题的时候,李及秀和张兆庸,也在答传统教育的卷子。
李及秀感觉,会试考题更难了,即便他乡试之后,自修了数学、物理,此时遇到同样是抓瞎。其考试难度,无限接近各省的中学毕业统考。
死定了,死定了,李及秀眼前一片昏暗。
两天的会试考完,便到了阅卷时间。
新式教育卷子,分文理两房阅卷,不会产生什么房师。旧时教育卷子,还是分为五经房阅卷,反正也就那么点人,而且慢慢的就取消了,有没有房师无所谓。
还有,禁止考生在试后拜座师!
这是新朝第一届会试,礼部尚书陈茂生负责组织,主考官按理该由吏部尚书担任。但为了体现朝廷的重视,主考官直接让宋应星来做。
半月之后,会试放榜。
新旧两榜,各录取一百人。
崔文秀站在新榜之下,从后往前看,一下子就看到自己,他兴奋狂呼:“我中了,我中了,第九十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