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会有来自西方的商人穿过欧亚大陆,然后追寻所谓的丝绸之国。可以说,西域不少国家的商人,在汉朝和西方的罗马这些国家中,担任的就是二道贩子的角色。
而汉室如今已经将目光看向了大海,海船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后来的台//湾乃至海//南岛,将刘循派到交州那里去,就是希望他能够以那里作为根据地,开发台//湾和海//南岛的。
刘衍已经许诺,只要他肯干,将来就将刘循的儿子封到这两个岛上封王。
刘循也不是什么喜欢安享富贵的性子,实际上呢,对于刘循来说,他跟着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后面学习,懂得的东西太多,自然不乐意留在传统的汉家控制的范围之内,做一个被限制的死死的诸侯王,而按照刘衍的许诺,他只要肯去交州那边,朝廷不光是派人移民,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还能让那里完全由刘循统治,许多事情,不需要通过长安就可以操作。
可以说,在交州,刘循就是土皇帝,什么事都能做!
刘循又找舒云要了一大笔的钱,甚至还搞了一批无息贷款,然后就带着一帮人信心十足的上任去了。
实际上呢,这也是以前周天子的老把戏了。当年周天子打败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之后,原本跟随周天子反商的那些诸侯,几乎全被封在了各种不毛之地,实际上,春秋战国时候的那些国家,先祖都是筚路蓝缕,带着家臣奴隶,一点点开辟出了后来的国土,这才有了后来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广阔疆域。
比起自己动手,还是这种封建诸侯的模式,更加节省成本,效果也更好。
刘衍暂时将交州那里交给了刘循这个唯一的亲弟弟,至于西域那边的情况,刘衍就非常上心了。
汉室能够接触的海外,大多数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但是西域那边,已经具备了灿烂的文明。像是那个差点被匈奴打残了,后来老老实实跟汉朝求援的大宛,这个国家的文明很明显是来源于希腊,他们使用的金币,背面就是月神阿尔忒弥斯的图像,正面是大宛国王的头像。
大宛使用的就是希腊那边的方阵,他们的工匠技术很高,善于制作精美的器具,在艺术,文化上头也有很高的造诣。当然了,相应的,他们也非常高傲,要不是匈奴人实在是比较残暴,他们一点也不想对汉朝臣服。
即便是如今,他们认定的宗主国,其实还是早就断绝了联系的希腊,或者说是如今早就已经散落在中亚西亚的当年的一个公国城邦联盟,对汉室这边,一直是保持着一定的矜持的。
至于其他的嘛,其实大多数西域小国更希望汉室跟匈奴打成一团,最好呢就是匈奴略微处于下风,而汉室呢,也不能真的拿匈奴怎么样才好,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双方的夹缝之中生存。
但是他们压根没想到,曾经对他们予所予求,稍有一点不恭敬,就会直接攻城略地,破国杀人的匈奴人,面对汉人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几年的功夫,曾经笼罩了西域诸国近百年的阴影就这么消失不见了。匈奴人老老实实地对汉室称臣,即便是距离长安最远的漠北,如今也开始编户齐民,名义上臣服与几个分别设立的单于,实际上呢,单于早就架空了,就是个名义上的首领而已。毕竟下面的那些贵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干什么没事要给自己增加一个祖宗呢?
漠北那边,起码还保持着一定的自治,毕竟,那里距离汉朝实际控制的疆域还有一定的距离,像是幕南那边,那些贵族真的就只剩下一个名义,嗯,还有用不完的钱!
而随着汉室屯垦团的接近,汉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逼近西域诸国了,这也让那些小国颇为不安。
刘衍呢,对说对于西域丰富的物产,还有一些似乎有别于汉室的文化与技术非常眼馋,但是距离还是个问题,哪怕如今汉室拼命鼓励生育,将有功的将士都分封在新开辟的地方,但是呢,人口的繁衍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代人真正长成,总得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如今往西开拓,能够依托的只能是屯垦部队,移民的数量却一直显得比较不足。
主要是如今工商业也开始渴望起了高素质的人口,他们开出了更高的工钱,在本地有足够的钱生活的情况下,一般人是真的不乐意背井离乡的。
另外一点呢,就是地方太远,如果是往沿海的地方迁移,还可以通过海路,像是刘循开发交州,运送过去的移民就都是通过海路过去的,先在交州海边建设城池,然后再一步一步往里面开拓。海上进行移民时间不算很长,毕竟,吃饭睡觉的时候,船照旧往前开,路上补给也比较方便,但是如果是通过陆地向西方那边迁移,那真的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成本高,而且因为水土不服之类的缘故,路上也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
海里头最大的也就是鲸鱼,只要你不没事往海里跳,就算是海中有什么鲨鱼甚至是海怪,人家也不会没事跟海船过不去。但是陆地上呢,如今往西还是比较原生态的环境,什么老虎,豹子,狼群,各种各样的野兽都有出没。路上也没有太多能够暂时作为庇护所的营地,许多队伍只能露宿荒野,这就增加了沿途的危险。
原本一开始的时候,刘衍是想要修复当年秦人修建的直道,但是这些直道如今早就荒废了,被树木野草覆盖,想要清理出来,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而且之后呢,还得时时维护,然后,舒云就提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干脆一点,直接修建轨道。
在秦朝的时候,秦人就开始运用轨道运输辎重器械,但是呢,那时候用的是木轨,而且仅限于关中秦人的大本营,再往外折腾,秦人那时候已经是折腾不起了。
而现在呢,汉室如今蒸蒸日上,任何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来,那就绝不会出现什么过剩的情况,如今最麻烦的地方反而是那些大商人,有着大量的资金,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投资。以前的时候,他们可以置办土地,而现在呢,严苛的赋税让他们只能保有最低限度的土地,要不然的话,税赋能将他们一家子坑死。所以呢,现在他们呢,年轻的一代,干脆沉迷于各种奢侈的享受,声色犬马,斗鸡走狗,什么刺激玩什么!
舒云呢,干脆就直接给了他们一个选择,他们可以跟朝廷合资,修建轨道,直接修建铁轨,然后,他们可以进行轨道专营,也就是说,在一定年限范围之内,所有人使用这条轨道,都需要给他们掏钱,当然前提是,国家使用铁轨的时候,就得无条件让朝廷优先。超出年限之后,铁轨的所有权就会收归朝廷,由朝廷运营。
即便是在汉室,最赚钱的生意依旧是垄断,另外就是官商勾结。何况,这些年的时候,许多做事不怎么规矩的商人,要么直接因为兼并土地,私下隐匿人口,蓄养奴婢被问罪,还有一些在地方上头名声不好的商人直接按照规矩,被迁到了茂陵和刘衍修建的昭陵周边去了,所以,不管是比较富有远见,还是真的觉得这事很赚钱的,朝廷这边才透出了风声,一个个就恨不得用车子装着金饼和铜钱跑到少府报名。
然后少府表示,关中这边的轨道,都已经被少府承包了,你们呢,只能选择其他地方的,光是选择了还没用,还得先给少府一个保证金,保证在期限范围之内完成,要是不能完成,那么就得问罪。如果好几个人争夺同一条路线上的轨道,那么,就得通过竞价的形式来进行。
事实上,一些往比较偏远地方的轨道,已经被少府承担了下来,因为这些地方需要铺设的轨道很长,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唯有少府,才能轻松调动这么多的人力,完成这么繁重的工程。
刘衍在朝中跟一干大臣商议了一番之后,最后除了关中的铁轨之外,优先铺设前往西域的铁轨,至于需要的人力,直接由军队,还有当地征召民夫来完成。少府的大匠会先估算出相应工程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呢,能够提前完成,就有奖励,民夫不光是奖励钱财,还有机会晋升爵位,而对于调动的军队来说,同样也可以充作军功,进行赏赐。
倒不是朝中这些公卿列侯不关心其他地方的事情,一门心思只关注西域,实在是西域那边不光是资源还有文明比较吸引人,还因为那里传出了所谓大秦,大夏的消息,在古老的传说之中,周穆王拜访的西王母就住在大夏往西的地方,何况,光是看这个翻译,朝廷上这些人都觉得,那里居住的应该是诸夏的同胞,很多人疑心是当年殷商西周,甚至是更古老的先王时代,迁徙过去的人。
尤其,在西域那边商人传来的消息里头,似乎正统的大秦,或者说是罗马人,就是黑发黑眼的形象,在汉人眼里,这自然就是同宗同种了,因此,对于汉室来说,往西真的是充满了吸引力,不管是再次与失落的同胞联系上,还是探索到先人们的足迹,都非常能够满足朝堂上这些人的需求。
当然,这些其实就是对外宣传的理由而已,真正的理由,那其实还是利益。
往西那么广袤的土地,大月氏人当初被匈奴人揍得找不着北了,逃到了西方之后,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广袤的国度,而且生活非常富足,汉人对于来自西方的财富,其实也很缺少自制力。
这年头流行厚葬,每年光是埋在地底下的黄金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金矿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的,中原就这么多,谁知道往后会是什么情况,总不能轮到自己的时候,明明有着高官显爵,却连陪葬都没多少吧!
而西域那边呢,居然正常使用黄金作为货币,可见那里黄金的数量一定很多,哪怕只是跟他们做生意呢,也能捞到不少好处啊!既然如此,自然得近距离跟他们接触,而不是只能够借助于那些胆子大的商队,往来于东西方之间,效率太低了。
面对儿子在那里雄心壮志地表示,自己有生之年,要修建出超过十万里的轨道,舒云的态度就是,既然你喜欢,那就去做吧!
横竖如今铁轨上跑着的车不是沉重的火车,而是相对比较轻便的马车,就算是拖的车厢比在普通直道上的更大,能够承载的东西更多,但是呢,实际上对于铁轨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何况下面还铺设了经过特殊处理的枕木呢!
在汉室如今已经初步进入了钢铁工业化生产的现在,光是比较大型的冶炼钢铁基地就有了四五个,每年生产出来的钢铁数量并不少。虽说这些钢铁有一部分需要满足军方换装的需要,但是呢,只要愿意加大生产,还是会有许多余量的。
钢铁这种行业,能够容纳的工业人口是真的很多,后世许多城市,根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种大型的重工业厂区最后形成的。横竖如今不用担心产能过剩,所以,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距离煤炭,铁矿的产地都比较近,原本人口也没那么多,即便是产生工业污染,对于正常的农业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地方,扩大生产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还可以吸引大量失去了土地,或者是土地不多的自耕农,佃户转化为工业人口。
所以,等到刘衍继位的时候,汉室生产出来的合格钢铁每年都有几十万吨了,以至于如今许多机械都开始弃用了木材,改用钢铁进行制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当然了,钢铁容易生锈,因此,用鲸鱼油制作的润滑油,防锈油如今销量也很高。
可以说,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大汉如今已经初步实现了向着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跟周边的国家早就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开拓进取的心思都已经被唤醒了,对土地,对财富的渴望,原本就是铭刻在汉人基因之中的,刘衍想要通过铁轨的铺设,让大汉真正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疆域,扩大影响力,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臣,对此也是非常赞同的。
尤其,因为在军队之中普及教育的原因,如今,整个大汉,基层的官员几乎都有着军方背景,而朝堂上如今当家做主的,也都是那些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新晋列侯们,他们从扩张之中得到了好处,如今只恨自己所知道的世界不够大,哪里会反对各种能够增加朝廷战争潜力的事情呢!
面对这样的潮流,舒云却是觉得,应该收紧一下扩张的风潮了,好歹得花个几十年的时间,将现有的地盘巩固一下再说。
因此,虽说刘衍已经亲政,但是住在长乐宫的舒云,依旧保持了在朝堂上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舒云这近十年的执政生涯,带给大汉的变化就在这里,谁也不能否认她的功劳,最重要的是,舒云这个太后,又不为娘家谋福利,也没成天想着偏向小儿子,对下一直表现得非常公正,如今朝堂上许多大臣根本都是舒云提拔起来的,在这之前,他们很多根本就是一文不名,但是,是舒云这个太后给了他们机会。这让他们对舒云都是比较感激的,而刘衍呢,对于自己的母后,虽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顾忌,但是他心中却也明白,自己虽说已经亲政了,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不能摆脱母亲的影响的,甚至,就像是母亲明明早就不爱先帝了,偏偏在许多时候,依旧要打着先帝的旗号做事一样,他这个做儿子的,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也必须尊重生母的意见。
好在,舒云并不是什么喜欢弄权的人,她如今担任的角色,就是大汉这一辆正在一条大路上一路狂奔的车辆的刹车的角色,在大汉的速度过快,快要飘起来的时候,她就需要适时地踩一下刹车。而对自己的儿子呢,舒云就差不多从指引者的角色,变成了合作者的角色,母子两人正常一个□□脸,一个唱白脸,一个递大棒,一个给甜枣,以此维持朝堂上的某种平衡。
可以说,终舒云一生,她一直在政坛上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一直活到一百多岁高龄,才溘然长逝,最后几年仍然神智清醒,还能够召见群臣。好在比起老刘家其他人来说,刘衍是个非常长寿的皇帝,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依旧精神矍铄,也因为如此,他才算是熬过了自己的母后,等到舒云这个太后过世一年之后,刘衍才在未央宫驾崩,传位给了第五个儿子刘晫,谥号武帝,庙号世宗。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番外,后天就是进入吕后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