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1895淘金国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拿马运河区西岸新港市,属于阿拉斯加在巴拿马运河控制区内的第一大城市,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的新港市也是整个中美洲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新港市最高峰时拥有超过百万人口,几乎相当于美控制区加起来的两倍还多。同时新港市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几个自由港之一。其一年所产生的经济产量曾一度比中美洲数个小国加起来的产值还高。
不过自从三个月前起,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因为战争的开始,巴拿马运河由两大敌对阵营共管的运河区变得不再安稳,去年底,美国和国控制区(国控制区已经投入自由国阵营)宣布开始关闭针对联合国阵营的过峡服务。
当然阿拉斯加方面随即针锋相对的宣布关闭对同盟国阵营的过峡服务。因为两大阵营一控制西面出入口,一控制东面出入口,这一中止对敌对阵营的服务,就等于使得整个巴拿马运河一时间失去了作用。变成了摆设,依靠运河集中了大量船只和人气而生存发展的新港市自然不可能再现以前的繁荣气象。
不过所谓的失去繁荣气象只是指的新港市已经不像以上那样街头人来车往,商铺林立,即便夜晚也是灯火辉煌了,但新港市的大部分人口并没有离开,如今生活在新港市的约有七成以上是华人,本土人口只占两成,其他各族人口约占一成,现在阿拉斯加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人民对阿拉斯加也充满了胜利信心,加上这里远离本土和其他和平地区,就是想离开也有些困难。
所以现在的新港只是表面上看去大部分商铺关闭,而人们并没有离开新港而是都缩在了家里。街头出现的更多的是荷枪实弹的军警。战争的气氛已经弥漫全城。
不过这里的人民现在也不用太过担心,新港市位于西岸沿海,距离美控制区还隔着一段距离,加上阿拉斯加在这里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了足足超过五万余人,防线已经前推至运河区中部,加上阿拉斯加强大的防空实力,这里暂时还是很安全的,以美军队的实力也不太可能击败阿拉斯加五万余大军杀到新港,如果同盟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直处于挨打地位了。
在新港市东部,直属运河区总督府管辖的库莱布拉镇,是目前阿拉斯加运河管区内仅次于新港市的第二大城市,当然相比拥有百万人口的新港市,只拥有五万余人口的库莱布拉只能称为集镇,最多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集镇罢了。
不过与新港市不同的是,库莱布拉因为正处前线如今已经全部由军方接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新港市和后方其他城镇,现在的库莱布拉事实上已经只有军队。
而原来的库莱布拉镇政务厅如今也已经改成了中南美及加勒比战区司令部的临时驻地。
中南美及加勒比战区是刚刚在一周前成立的九大联军战区之一。
与同盟**队组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并形成完全的统一作战有些不同的是,联合**因为牵涉到两大阵营数十个国家的合作,加上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其实差异很大,所以联军虽然也同样缔结了军事统一指挥协议,但方式上却与同盟**队有很大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明确了主次,事实上也就等于划分了各国在各战区的利益大小。
比如如果德军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战区,所成立的战区完全就是由德国及其控制国的仆从军所组成,一切由德军自行解决所有军事问题。反之如果阿拉斯加或其他国家可以独自解决的地方也同样如此。
其次就是如果德军不能独立解决,但其所结盟的轴心国阵营合力可以解决的,那么该战区将完轴心国阵营的军队组成,海约国将不参与其中,反之也是一样。
当然分工合作,除了分工,也会有合作,毕竟这场战争是整个联合国大阵营的共同战争,如果在战争中途因战略战术或当时的战局变化,必须在某战区加快行动,而该国或该阵营无力达到这一目标时,其他国家和另一阵营就要出兵协助。但只是协助,不得借机抢夺该战区利益。
不过事实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除了阿德两个超级巨国头的国家外,其他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独立与同盟**队作战的能力,就算有,也没有绝对把握,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要优先集结团体力量,而不能把某个战区交由一个国家来解决。
而且联合国大阵营之下两大小阵营也有强弱之分,现在对英美宣战的国家中,除巴西、阿根廷等少数国家是宣战而不参战属于打酱油吆喝意图战后混点好处外,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约国成员或倾向于海约或受海约国控制的国家或地区。德意轴心国阵营其实主要就是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组成,或者说一些西斯国家。其总体实力和所影响的地域范围也远不及海约国。而且即便是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中也肯定更倾向于海约国阵营。
所以两大阵营有强弱之分,这之间的分工合作若是事先不做好一定的利益划分,那涉及两阵营之间的结盟肯定会出现问题和纷争,进而影响到战争的进程,甚至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败。
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联合国的协同作战方式才会与同盟国有一定区别。
按照这个分工合作方式联合国阵营一共成立了九个战区。
每个战区所辖部队都会负责一个大区域的作战。
其中阿拉斯加拥有两个独立作战单的战区。其实也就代表了这两个战区内的利益是全部归属阿拉斯加的,或者说其处置权战后由阿拉斯加独自决定。
一个是美洲战区,这个战区全部由阿拉斯加军队组成,集结了目前驻扎在阿拉斯加中央、加拿大、中南、北方四大战区的所有军队超过两百余万人,其作战作任务很简单但也很繁重,就是针对美国本土。
美洲战区的总司令由加拿大军区司令梁忠诚元帅担任,还拥有副总参谋长刘敬文、北方军区代司令赫马克等众多的阿拉斯加将帅,可说精兵强将云集,也是集结军队规模和作战规模最大的战区之一。
另一个由阿拉斯加独立作战的战区就是南洋战区,这个战区集结了南太平洋的军队,另外从远东和西伯利亚等军队增调了大量军队加入南洋战区。
这个战区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南太平洋的英美等国控制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国自治领邦。
南洋战区的总司令由南太平洋联指司令刘颂亭元帅担任。
而德国则拥有一个独立作战的战区,就是英伦战区。
这个战区顾名思议就是涉及对英国本土及爱尔兰岛的作战,阿拉斯加都已经退出了,自然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在英伦三岛分肉。不过虽是德国独立作战的区域,但与阿拉斯加控制的美洲和南洋战区不同的是,这个战区其实还有少部分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仆从军的,说是轴心国合作控制的战区也可以。只是相比其他由轴心国控制的战区而言,这个战区中德国是绝对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些有参与的国家是没有可能在这个战区占据什么重要地位。更不可能在此分肉,因此才算做德国的独立战区。
这个战区的部队其实就由德军登陆部队组成,总司令部也是由现登陆部队总司令维茨勒本担任。
此外共有四个战区是分属轴心国和海约国两个阵营负责的。
这其中由海约国负责的就有三个。
其一是缅印战区,这个战区主要由阿拉斯加和中**队组成,另外中亚五国也有数万人的军队加入其中。
这一战区负责的其实就只有英国控制的缅甸、印度、阿富汗三大殖民地,但这却是目前英国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视的殖民地,加上人口众多,有着众多印度仆从军,其印度洋舰队也还拥有一定的实力,所有这一战区也是于美洲战区和英伦战区并列的最重要的三大战区之一。同时也是集结军队最多,作战规模可能最大的一个战区之一。
这个战区因为距离中国最近,便于调动军队,所以主力由中**队组成,战区总司令也是由中国方面指派的李济深担任,而阿拉斯加则派出了李明泽元帅担任战区副总司令,并派出了祖文辉大将、韦哲元大将、利夫曼大将等精干将领统领阿拉斯加军队作战。
其二是就是中南美和加勒比战区,简称中加战区或加勒比战区。这一战区顾名思义负责的就是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作战,包括运河区,加勒比海地区的英美荷等国殖民地,还有南美的属圭亚那,荷属苏里南,英属圭亚那,南美合恩角地带的马里维纳斯群岛,中美洲的英属伯利兹等地。
当然,几乎所有对同盟国宣战并提供了军队的中南美国家都将加入这一战区作战,军队组成可说是相对复杂的,阿拉斯加作为主力占了85左右,剩下的15的军队都是由中南美其他国家提供的。
当然中南美宣战的国家是很多,但有些是宣战不参战,即为联合**的行动提供过境,短期驻扎,后勤援助,医疗救援服务外,并不直接提供作战军队,如巴西,阿根廷,还有一些国家则是国力太弱,本身军队就少,所以无提供军队,即便有也只是数百人甚至数十人的象征性部队。
特别是像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这样的国家,他们本身的国防安全都是依靠阿拉斯加在两国的驻军来提供,本身的军队只有数百人的治安军,就算全部派去参战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所有干脆没有派兵,但在救援、后勤、驻地、过境方面会提供最大的方便,所以其作用反而比巴西,阿根廷这些只提供有限度帮助的宣战国更大一些。
还有一些是担心被借故吞并而被迫选择投入一个阵营的,以期买一个护身符,对战后的利益瓜分也没有什么妄想,所以他们宣战只是一个被动性的,自然也不会派出什么太多的军队。连其他救援物资帮助都只是象征性的,可以说真正是打酱油的角色。其实包括巴西和阿根廷都是这一类型,只是他们国力稍强,只要他们宣战,在政治上也是有一定分量的。
中南美真正有一定实力又愿意提供较大规模军队参战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这两个国家人口相对较多,加上与阿拉斯加的经济合作有一定年份了,所以经济实力都比较好,加上他们邻加勒比地区,对加勒比海上的一些英美荷殖民地有些野心,所以出兵比较积极。
其中委内瑞拉最为积极,他们想得到就扼守在他们北部近海外的荷属阿鲁巴岛,荷属安得列斯群岛以及英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所以这次出兵最为迅速,数量也最多,派出一万五千人的部队,而且是其国防军的绝对主力。
哥伦比亚则对加勒比海区内的几个小岛有些野心,加上做为目前与阿拉斯加合作最深的南美国家,也是中南美现在在海约国的领头国家,光是为了未来在海约国和联合国中的地位,他们也必须积极出兵。
所以最后哥伦比亚派出了近万军队,而且也是主力部队,绝不是充数的(如果派出的部队太弱,打了败仗,岂不是让这个海约国的中南美带头大哥丢了面子)。
除了这两个国家,还有一个厄瓜多尔,虽然国力远不能和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大,人口也较多的委、哥两国相比,但因为租借了科隆群岛给阿拉斯加的缘故,得到了阿拉斯加相对较大的帮助,正式加入海约国后,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当然政治也远比以前稳定了许多,强势的军政fu势力早在阿拉斯加帮助下连根拔除,相对温和的文人政fu掌握了厄瓜多尔的绝对权利。
也是因为经济实力较强,人口也不算太少,军队也有一定战斗力,所以这次厄瓜多尔也是除委、哥两国外唯一一个派出了较大规模军队的国家。
其派出军队总数达到了两千人左右,而且是一支武装了阿拉斯加装备的其国内唯一一个机械化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除这三国外,其他宣战的中南美国家派出的作战部队加起来的总数都不到五百人,最多的一个尼加拉瓜也不到两百人,且不是纯粹的作战部队,而是一个工兵连。
不过这一战区其实同盟**队数量并不算多,有了阿拉斯加派出的第38集团军和四个海军陆战队师,一个空军师加上两万多中南美军队也足够用了。反而各个国家派出军队太多还容易引起纷争,会更加难以协调。
不过因为这一战区的作战任务虽然不算太重,但所负责的地域相对分散,且多为小岛,英美等国的海军还有一定反抗能力,所以这一战区专门配备了一支特混舰队,即第三特混舰队。
阿拉斯加现在有四支负责进攻的特混舰队,其中第一特混舰队主要负责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而第二特混舰队则主要将在东南亚作战和南太平洋作战,同样也有可能进入印度洋,所以同样可能涉及几大战区,至于第四特混舰队主要负责负责南大西洋,也有可能进入非洲东部的印度洋区域,甚至未来也有可能进入南太平洋协同作战。所有这三大舰队都没有确切的战区归属,基本上由海军直接指挥,只是涉及与某战区陆空军协同的时候,将会临时接受作战时所处战区的指挥,配合陆、空军作战。
而只有第三特混舰队是从一开始就直接划入加勒比战区,不由海军直接负责指挥的。
第三特混舰队虽没有斜角甲板航母,但却拥有18艘导弹舰以及阿瓦琴号和千岛号两艘先进的直通甲板舰母以及5艘护航航母,加上其他的大小战舰也有上百艘之多,凭借这股力量,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他们压制住加勒比和中南美的英美海军力量了。
这个战区的总司令由中央军区司令严石元帅担任,另外还拥有德迈尔大将等精兵强将,总体实力并不弱。
其三则是中东战区,中东战区基本上以阿拉斯加军队为主,加上土耳其、保加利亚的部分军队以及中亚和东俄东乌等前苏联国家提供的少部分军队。
这个战区主要负责整个中东地区,包括波斯湾,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严格来说,这里的英美军队实力不算太强了,而阿拉斯加却可以同时集中北高加索军区和地中海联指及部分乌拉尔军区的主力部队,兵力可达百万之众,所以这里的作战任务并不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