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文离开窗台,坐在床边,长长叹了口气。
我不知道。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我脑子里有非常多的虚假,而我却将其当作真实。如果不斩杀,我根本无法摆脱角色的操控。
诚然,斩杀这个行为本身会让角色真实起来,但是不斩杀,角色依旧真实。因为我已经将角色视为真实这么多年,而且如今我已经知道角色属于虚假,却依旧牢牢抓住各种虚假不放手。
如果真能“无为”,角色早就消散掉了。“无为”,就已经处于没有自我定义的状态,没有自我定义哪还有什么角色呐。
好难受,不是痛苦那种难受,也不是忧伤那种难受,而是一种被束缚的难受。我想逃脱此地想逃脱斩杀,但正是想逃脱的部分,是我必须斩杀的。
如果看不清楚自我定义的结构,看起来目前的原因让我开始斩杀,但终究还是会被再次利用被再次捆绑。
犹如过山车,不知道什么原因坐上去,然后在半途想下来。但是,如果没有斩杀最初的原因,那么过不了多久,同样的原因会促使我再次坐上去。
“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是一个自我定义,我不会胡乱杀人,也不会虐杀小动物。看起来非常好,但有时候会跟其他自我定义相冲突,比如“我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当遇到流浪狗的时候,我嫌弃它脏,所以不会将它领回家。但是我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仅仅是喂点食物,会不会不太能显示我的爱心?
可怜!
这是个关键,我认为那条流浪狗可怜,所以我才会去帮助它才会引起我的恻隐之心。那么,很简单的问题,“我如何知道这条狗可怜?”
抛开情绪以及什么“显然”、“你去流浪试试”之类的话语,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必然是“我猜的。”
也许可以讲一大堆理由,什么流浪狗的环境,每天没法定时吃饭,睡的地方也仅仅是一个遮雨的下水道,没法洗澡,每天要担心食物等等。但终究无法逃脱,这只是我的猜测。
就算这些猜测是真的,就算那条流浪狗发出咽呜的可怜声,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它?这个行动的来源是什么?自我定义,“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所以为了保持这个自我定义,我就会去帮助它。
那么,如果有一个流浪汉,并非骗子,我是不是也要去帮助他呢?我是不是可以让流浪汉住进家里?我是不是应该负责流浪汉的下半生?
又是什么自我定义阻挡了我这么干?或许,那个自我定义的完整版是,“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并不是真的有爱心,而是在不影响我自身的情况下,有爱心。”
哈!
诚实才是关键,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必要利用自我定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一旦解释,就意味着想要在别人眼里获得认可,想要说服别人以及说服自己,“嗯,我的行为并不愚蠢。”
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