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国势最新章节!
第013章 时机来临(1)
欧战的情势,一日千里,以不可阻挡的状态进行着。
在得到英法的财政资源和中国的物资装备后,俄国从惨败中逐渐恢复了元气,逐渐了几十个新建的师。这些师兵员充足、装备精良、物资和补给也十分齐全,但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陷便是——战斗力严重不足。
俄国那些*的官僚和军队内的昏庸分子,习惯于用新建师来搪塞沙皇尼古拉二世,以便博得廉价的奖赏。在他们笔下,一个个新建的“精锐”师被搭建了起来,而不是用于原有部队的补充和重组——因为后者看上去不会令师的数目增加。
这就出现了异常奇怪的现象,一个保持着完整编制的师和一个被打得只剩下几百个人的残缺师,在他们眼中是等价的。更糟糕的是,统率这些新建部队的军官大多是临时提拔或者原先已经退役或转职的,根本就缺乏对于当前战争的直观认识和作战经验,毫无疑问,只能是菜鸟指挥官和菜鸟师。
德国固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面对菜鸟师的时候是毫不手软的。总体而言,菜鸟师如果能够顶的过一场战役的前三板斧,那么基本上生存便没有问题了,可这样的部队实在少之又少,只有五分之一的部队能经得起这种考验。
事态的发展,一步步验证了秦时竹的观点——把军火卖给俄国人是对德国更为有利的办法,英法的巨额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而俄国大量的有生力量甚至于大量的物资装备都反过来送给了德国人。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中国方面提供给俄国的是崭新的元年式步枪出口版,几乎和德国人手中的步枪一模一样,子弹也可以通用,德国人能方便地获得物资补给,大大减轻了运输的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运力来运送兵力和物资。
而中国方面出高价售出的情报以及电报密码,更是造成了俄国对德国的单向透明,好几场战役俄国人都是在德国人了如指掌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的演变过程就是俄国人被德国人牵着鼻子一步步走向灭亡。以至于俄国高层暴跳如雷,发誓要清除身边的间谍,清除来清除去,问题没有找到,好些有能力的军官和参谋却被口上通牒的帽子而被枪决了。
鉴于东线战场的一直胜利,平素嚷嚷要在西线决定战争走向的法金汉越来越不讨威廉二世的喜欢,而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两人联手的东线在德皇的心目中越来越上升——hl几乎成了胜利的代名词。至于给中国的代价,威廉二世觉得不值得一提,他甚至打算,只要中国人一直这么友好下去,将来俄国崩溃以后将一块地方划给中国也是可以的——尽管,这个前景还有点远。
协约国既无力在西线改变战局,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挽回在东线的颓势,只能把主意打到现有力量之外,进行一个增量考虑,首要的目标便是罗马尼亚。
说起来,在战前罗马尼亚和德奥还更接近一些,因为德奥两国在罗马尼亚有相当多的投资,罗在经济上与德奥有同盟关系。一九一三年,德奥与罗马尼亚还续定了早在一*二年签订的旨在对付俄国的互助条约。但是,罗马尼亚的盟国关系比意大利还来得不可靠,由于匈牙利在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推行殖民政策,所以在大战前夕,罗与德奥的同盟关系名存实亡,只是因为德国实在过于庞大,才没有公开翻脸。由于罗马尼亚
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重新又对罗马尼亚加强外交攻势,力图不使它倒向协约国。但用匈牙利占领的特兰西瓦尼亚去收买罗马尼亚,自然为布达佩斯当局反对,于是德奥许诺将俄国占去的比萨拉比亚归还给罗马尼亚。但罗政府对俄国割过怀有恐惧心理,并不想招惹这个邻居,所以在大战初期,对战争持观望和中立的态度。一九一四年七月,罗马尼亚在一次王室会议上决定,拒绝履行同盟义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