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杂家

第两百八十九章 再现江湖

最快更新山野杂家最新章节!

山像龙盘,水似虎踞,棋若天罗,卦同地网。

四人都得到各自门派的真传,而且底蕴深厚,一出手就赢得了满堂彩。

风水十脉中除了三僚村曾家乃无可争议的圣地外,就只有州司空家把握着灵晶资源地位略显优势,其他各派实力大都相仿,所以大家都在比拼年轻一辈的潜力。

此时牛烨华、关荣轩、师智渊、满承基展现出来的修为完全可以与各派当任执事的老一辈人相当,远远地走在同龄人的前面,堪称阴阳风水一脉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

金城形法派牛斯年、榕城三合派关奇胜、飞星派师明煦、玄空大卦派满同和对各自弟子的表现都非常满意,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目,目光特别笃定地瞧着被困在阵中心的李长青。

长安形象派、南海五行派、羊城八宅派等派的门主看着场中的四位俊杰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意境化形,自家的那几位却还没蕴养出神识,羡慕中对自己家的那几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也日渐浓烈。

司空明心中暗暗惊讶,四人不但都已经意境化形,又配合得天衣无缝,手中的风水法器也非常犀利,让李长青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步步杀机,恐怕就算换他上场都难以招架,不得不感叹一声:“后生可畏,李先生难了!”

曾老亦略微抬了下眼皮,“这四人刚才畏首畏尾的,可出手也毫不含糊啊!四派的绝学都有模有样,难得年纪轻轻修为还不错,在风水一脉中能硬抗四人联手的不多!且看这李长青怎么应对吧!”

司空静则两手紧紧地扣在一起,满脸地担心。

倘若没有任何限制,单纯斗法,诸葛青、张大宝相信李长青有必赢的把握,可局限在风水秘术中,李长青以一敌四就很难说了,不禁为李长青捏了一把汗。

李长青在场中的景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水咆哮着掀起巨浪仿佛一张血盆大口就要将李长青吞噬,两侧的山体就像雪崩似的塌向李长青,欲将李长青埋葬在厚土里,八卦形成的网在不断地收缩,压迫李长青的生存空间,上空的星星如陨石坠地,带着滚滚的火焰砸下李长青。

尽管意境化形乃凝练的地气,并非真实场景,可仍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伤害。

李长青没有破开四人联手的桎梏,下场必定会非常凄惨。

牛烨华、关荣轩、师智渊、满承基四人也胜券在握,仿佛已经看到了李长青必败的下场。

当所有人都以为李长青无计可施的时候,李长青的衣袖里滑出一把赤铜所铸,以唐尺计算大约有一尺长,一寸八分宽,七分厚,上面有九宫、十二时、二十八宿、浑天三百凹曰的尺子!

这把尺正是临行前秦大爷所赠,与一般的量天尺不太一样,在背面有寻峦图、定山图、形法图、明堂图、砂穴图、九宫飞星图、北斗阵枢图、二十四山图、叠障撼龙图、玄空化煞图、三元三才图、八宅合抱图、九星九曜图等等。... --

最快更新山野杂家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关于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二十一世纪特种兵队长徐骏,执行任务归来,正值修假,他搭上一辆公交车准备回家,但是万万想不到他正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整个公交车都爆炸了,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醒后突然发现自己被带上了枷锁,还成为了一个被刺配的犯人。
陆凌云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关于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朱钰作为蓝星一个普通打工仔,在一次骑行中被闪电劈中,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母女二人所救,眼之所见家徒四壁。心已便是沉入谷底。随后女孩母亲还让自己娶女孩为妻。而当朱钰从母女口中知道这个时代的冰山一角时,已感觉举步为艰,他应该如何让自己与母女几人活下去呢?[注所有背景人物都是虚构,不带去任何真实历史]
三笔浓情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关于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21世纪曾任孔子学院老师的段书瑞,因一场车祸穿越回唐朝,还阴差阳错的成了幼年女主的老师。什么?这个女学生还是唐代三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史书中的她遇人不淑,因感情受挫而放浪形骸,后来在遇到婢女的背叛后失手将其杀害,最后被京兆尹处死。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分明只是一个心地善良,才华横溢的女孩。她渴望大展宏图,也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一次,作为师傅的他能否帮她改写命运,迎来更
飞渡关山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关于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贞观十五年,从小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发现老李竟然提前嘎了?那既然老李驾崩了,那皇位可就是我顺位继承了。谁敢拦在我的皇位之前,那就领教一下我建立的三大营吧!然而,李承乾却不知道。李世民其实是因为李承乾实在太沉迷奇技淫巧了,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后继之君,同时也想看看自己死后,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啥?李承乾带着大军入长安了?他哪来的大军啊?还想要肃清世家
哈李路亚
穿越之赵云传
穿越之赵云传
关于穿越之赵云传:赵小云莫名其妙魂穿儿时赵云,在这乱世始端,赵小云利用后世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同时不断学习当代知识开始了,融入当代社会,打造他的传奇人生
九龙玄宫塔道的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