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

最快更新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为了给郑家人放烟雾弹,沈树人让父亲假装写了一封给南京国子监的回信,还另外做了一些布局,花了整整一下午。

次日清晨,沈家一大早准备好了车驾,伺候大少爷出门。

穿越到明朝之后的第三天,沈树人总算是第一次出门了。

目的地也不远,就在太仓刘家港镇上、一处郑家商号。郑鸿逵在苏州期间,便是在那儿下榻。

明朝的刘家港,是长江口最大的江海转运港,也是当初郑和七下西洋的启航根据地。

而郑家号称拥有“山海五商”的商业网络,在苏、杭都有负责采购海贸货物的商行,这刘家港当然也少不了郑家的据点。

刚出门时,沈树人内心颇有些好奇。

虽然有肉身留给他的一部分记忆,让他能适应明末的生活方式,可亲眼看见市井百态,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苏州府如今正是天下繁华所在,下辖各县和散州,也都各领风骚。

作为府治的吴县,蚕桑刺绣、奢侈珍玩极为发达;

太仓是江海水运贸易重地,长途富商云集;

吴县和太仓之间的昆山,则是文化风尚的标杆,“昆曲”就诞生于此。

沈树人为了多熟悉一些情况,吩咐沈福特地让马车在镇子里稍微绕一绕,原本只是五六里的路程,愣是走了十几里。

港区沿江一溜儿都是各种商行、货栈,行人如云,最多的就是米铺和绸缎庄、棉布庄。

源源不断的运粮船从外地运来粮食,在刘家港卸货。再把苏湖的丝绸、松江的棉布装船,贩往大明各地,或是南下转运去福建后、再转卖海外。

沈树人看着这一切,也略微惊讶了一下:“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太有名了,哪有鱼米之乡还得从外面买米的道理?

但很快他就想起了一种可能性:估计是商业太发达,种别的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吧。

他便用折扇掀开车帘,跟沈福确认道:“阿福,去问问如今米价几何。苏州府都得从外边买粮,周边府县的良田,莫不是都种桑养蚕了?”

“少爷有所不知,这苏、湖二府的良田,确实种桑养蚕的多。只因湖丝和苏丝的质地特别细滑,天下数一数二,一担本地生丝的售价,能抵外地两担不止。

不过临近的松江府和扬州府,土质不如太湖周边肥沃,多是贫瘠沙壤,不宜种桑养蚕。好在灌溉依然充沛,所以广种木棉,松江棉布所用的棉料,倒有一小半是江北种的。”

沈福先回答了少爷的后半个问题,然后才去路边的米行询问行情,不一会儿就折回来补充道:

“少爷,刚问过了,今年的米特别贵。往年早稻只要一两八钱银一石,晚稻贵些。但今年嘉兴府的余粮也不够了,还有从绍兴府贩过来的,足要三两四钱。连浙江都大旱了,入夏就没下过雨。”

沈树人听了这数字,也是触目惊心,苏州的物价确实贵得离谱。

再看这苏州府的繁华街景时,顿时觉得“滤镜”都不一样了。连街边那些奄奄一息的码头工人,都越看越像是流民。

崇祯后期的天灾,真的是太夸张了。

按《明史》的说法,从崇祯十年到十四年,居然连续五年、年年大旱——当然,不可能是全国范围同时大旱,但至少也是每年要轮到三四成的省份大旱。

今年连沿海气候温润的浙江都能大旱,以至于苏州从外面买粮都受到了影响,也算是邪门到头了。

好在江南早就普及了双季稻,浙江今年春天还算雨水充足,所以夏粮是收下来了,眼下的干旱只会导致后续秋粮绝收。

一年两季收成能保住一季,还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但北方那些只能种一季的省份,遇到同等级别的旱情,绝对会赤地千里,难怪张献忠随便一扯旗,又裹挟了那么多人。

沈树人长叹一声,放下车帘,也没心情继续逛了,吩咐沈福直接驱车去目的地。

沈福刚来不久,对少爷的脾气还不太了解。但他善于察言观色,便悄悄递了个台阶:

“少爷若是觉得不忍,我安排人给码头上的饥民散些铜钱,或是明日着人来舍粥。”

“不必,这种地方人太多,而且流窜频繁,会出乱子的。我宁可回去和父亲说,提高码头力工的计件工钱。但限制每天的工量,多用几个人便是。”

沈树人毕竟接受过系统的公共管理教育,知道直接撒钱肯定会引起升米恩斗米仇,而且管理成本太高。

沈福听了,内心颇为佩服,连忙表示一切按吩咐办。

马车很快就到了郑家商号所在的那条街。位于镇子东北角、浏河与长江交汇处,也是刘家港最热闹的所在。

浏河是苏州地界上一条重要的河流,连接了太湖和长江。吴县、昆山和太仓三处州县,也都是沿着浏河分布的。刘家港这个地名,也因位于浏河入江口而得名。

临近郑家商号,沈树人一路掀着车帘随意观望,不经意又看到一些奇怪现象,便随口问仆人:

“沈福,此处已是港口最繁忙的所在,怎得路两旁货栈、店铺反而越少了,倒有那么多勾栏消闲之地。”

原来,沈树人看见路旁铺面很多都挂着彩灯笼,虽然大白天的没有点亮,但一眼就看得出是娱乐场所。

而沈福听了这问题,立刻来了精神,用一种“男人都懂的”语气,滔滔不绝解释:

“此地乃是苏松两府赶考秀才聚集之所,每到乡试之年,选择走长江水路去南京秋闱的,便在这候船。只是大船要凑够人数才肯启航。来得早的,便在此多盘桓几日。

这附近的堂会,价钱公道,多有本地豪绅贴钱经营,算是跟穷秀才们结个善缘——少爷,斜对面第三家,便是咱自己家开的。”

沈树人点点头,倒也没再横生枝节。无非是一些低端娱乐场所而已,不值得好奇。

……

到了郑家商行,沈树人让人捧了礼物,便径直入内。

郑鸿逵闻报也出来嘘寒问暖,双方虚与委蛇了一会儿,外人见了肯定会误以为两家关系不错。

沈树人知道历史,所以他对郑家除了郑森以外的人,都没好感。

当然,反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沈树人也知道,郑鸿逵好歹比他三个哥哥有骨气一点,历史上没有直接降清,还跟着大侄儿郑森抗清,只是经常明哲保身、出工不出力。

双方先客套了几句沈树人的病情,进屋分宾主坐定,随后郑鸿逵就念念不忘地问起后续安排:

“贤侄这精神看着不错,不过还是要调养……”

沈树人有备而来,见对方终于上钩聊到了戏肉,他也连忙摆出一副感激的表情:

“说起这事儿,还真要感激世叔帮我忙。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本就不想去南京,可惜家父严厉,一直逼着我念书。幸亏那日的郎中说我还需调养,又能逃学一段日子了。”

郑鸿逵一愣,好一会儿才想明白其中反转,顿时大喜,对沈树人也放松了几分戒心。

他心中暗忖:“果然是个纨绔草包、不爱读书,坊间关于这小子的顽劣传闻,多半是不虚的了。沈家需要担心的,只是一个沈廷扬而已。”

不过,他虽鄙夷沈树人草包,潜意识里也觉得这小子更亲近了些。毕竟郑家人也都不爱读书,包括他郑鸿逵,平时就喜欢结交狐朋狗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关于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假如有一个系统帮你具现出一片岛屿,让你穿越回到清末时期你会穿越回去吗?啧,这是让自己做岛主啊,想想自己而立之年没车没房,没有女朋友,若是能回到过去有一座自己的岛,那不爽翻天?这个话题瞬间引起了庄海的兴趣,于是便顺手点进这个话题中,在提问后做了回答:这还用问,难道是岛主不香吗?当然是回去了!
昆仑山有神仙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关于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长安有女,沈绾。她是千年世家的高门贵女,她是锦心绣口的才女,她是倾国倾城的大楚第一美人。长安有男,顾长安。他是父母双亡的少年将军,他是只识兵书的白丁,他是面带伤疤却封狼居胥的侯爷。——前世。她因为救命之恩,倾心白月光。又因为白月光需要兵权,嫁给顾长安。成婚六载。她厌恶他是粗鄙武夫,从未正眼看过他一眼。直到死。她都不知道顾长安的相貌。她恨他。时常把他折磨到头破血流。她
Little白白白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关于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上辈子,林向安父母早逝,他从小寄人篱下,考上大学休学去当义务兵。退役回来上大学,做了一些生意,慢慢发家。年少事业有成,生意越来越大,结果路上碰到个疯子,好心救人出了意外。再醒来,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朝代,成了镇上一家卖豆腐铺的小孩。幸运的是,这辈子父母双全,关系和谐,日子过的还算安稳。他读书考科举,又学武,打算考个举人,当个有钱又闲的员外老爷,陪伴父母,安稳一生。
百柒柒
穿越后只想养活娇妻
穿越后只想养活娇妻
关于穿越后只想养活娇妻: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谢瑾一朝穿越,却无奈得了个天崩开局。父母双亡,一贫如洗,这可怎么是好?可再一看,身边这个穿越赠送的小可人儿,两只大眼水灵灵的看着自己,顿时又干劲十足!相公,家里没米了……没关系,相公给你吃肉!相公,有人欺负我们……没关系,相公替你出头!
路边草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关于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元封二年。汉武帝因忌惮外戚势力,加上太子刘据太过沉迷奇技淫巧,想用假死这种方式来清除异己,让国祚顺利延续。而从小穿越成为史上最惨的大冤种,戾太子刘据的主角。真的以为人类最强碳基生命体汉武帝提前嘎了,那既然汉武帝驾崩,皇位可就顺位继承了啊。然而,巫蛊之祸竟然提前发生了,汉武帝宾天前要刺死母后卫子夫,众公卿和诸侯王都不想让本宫继承皇位是吧?那就领教一下我建立的羽林
火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