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邪皇

第443章 凌雪之策

最快更新纨绔邪皇最新章节!

“太学主?”

叶凌雪的面色,亦微微一变。

这位已在修行界中,高据绝顶的人物,她又岂能不知?尤其这十几年来,在稷下学宫排定的真仙榜中,此人常年蝉联次席。一身法力之强,秦境内除白云观主及越倾城之外,其余罕有其匹。

“昔年神鹿原,此人亲手主持围杀我父,与本王有着杀父之仇。”

说到此处时,嬴冲的双拳,又紧紧的一握:“本王将此人,视为不死不休之敌。想必这太学主也是一样,亡我安国府之心不死。如今这位入关,多半要寻到我安国嬴氏的头上。且除此之外,陛下很可能会在安石公返回秦境之后,就立时推行变法,再一次清查天下田亩”

叶凌雪不仅柳眉微蹙,她知嬴冲之言,绝非是危言耸听。

原本要行变法之事,是不该这么快的。可五年前那次功败垂成后,天圣帝极力保全朝中新党。

除了王安石被罢尚书左仆射职,被赶出秦境之外。其余一众人等,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最多只是其中部分,被发配边疆,或者屈居闲职。

如今的陛下,只需一面旗帜,一位深孚众望的扛鼎人物。

她也大约明白了嬴冲的意思,也就是说,现在安国府如今最紧要的事务,就是尽快取得与太学主对抗之力。

否则他们嬴氏,很可能在之后的数年,遭遇灭顶之灾。

可要抗衡那位天下第二人,谈何容易?除非

忽然心中微动,叶凌雪目光往角落里,那具棺材的方向扫望过去,随后就又眼透异色。

“之前妾听月儿说起,嬴小小她的真身,乃是神兽万象,且是静池剑斋盘古剑神经的载体?”

嬴冲并未在意,只淡淡的嗯了一声。嬴小小确实是盘古剑神经的载体不错,可以她大天位的实力,还远不足以发挥这么绝世剑经之能。

且嬴小小的身份,也见不得光,

“那么小小她,也是你的本命护驾?还有那邪樱枪,也确实有着革新之能?”

听得这句,嬴冲终于动容,注目望着叶凌雪。他已听了出来,自己的妻子,似乎有些奇妙的想法。

不过叶凌雪,接下来却又卖了一个关子,并未解答。反而是又仔细看着木盒中,那张与自己相似到几乎一般无二的面容。

“说到月儿,我现在相信了,她多半是我日后的女儿。”

嬴冲挑了挑眉,并无半点意外,

半日之后,嬴冲就神情振奋的,从炼神壶里走了出来。

他的妻子,不愧是玄法上的天才。居然还真给他提供了一个应对眼前危局的方法,且无需花费太多的钱财。

尽管还不足以对抗太学主,可至少能使安国府,有些许抵抗的能力。不至于被这位天下第二人,一开始就杀到溃灭的程度。

秦境之内,自有能制衡太学主之人,而他们安国府所需做的,只是在这几位人物赶至之前,能够支撑一段时间。

以邪樱枪的革新之能,来革新嬴小小么?

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嬴小小是她的灵宠,本质上与他手中的法宝浑天塔,没什么不同。

只需以他的灵念引导,维持嬴小小的神识不散,完成革新不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腹黑的皇子终成帝
腹黑的皇子终成帝
关于腹黑的皇子终成帝:充斥着灵气与战争的洪荒大陆,人族与妖族一直进行着不断地纷争与战斗,人族在一场场战斗中占据了绝对的土地和权力。直到元丰初年,人族再次与妖族交锋,并节节败退,并于20年后被迫将公主段盈盈嫁于狐族皇子白桦,从此刻开始,段盈盈一步步见证着腹黑的狐族皇子成长为这洪荒世界的帝皇。
不爱吃粥的稀饭
绝世道君
绝世道君
关于绝世道君:陆羽用了十七年,终于吞噬天帝魂魄,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自天地重开,灵气重现,芸芸众生以长生为道,夺气运而生。聚真气,可开山碎石,日行千里。练法术,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虎啸山林,龙游浅水。这一世,问鼎苍穹,猛虎下山,龙飞九天!
携壶远游
锦衣卫皇帝跑路了
锦衣卫皇帝跑路了
关于锦衣卫皇帝跑路了:木易成为皇帝后拿着发言稿,对着无数人大声说道:首先声明我不是乌龟,我修炼的是玄武诀。其次,我不是LYB,我那是苟。最后,我的目标就是想找一个能安静沉睡的地方,不是要侵略你们的世界。
用户23921325
洪荒:从龙族开始
洪荒:从龙族开始
关于洪荒:从龙族开始:浩瀚洪荒,龙族的威名始终不曾被人遗忘;前有镇压四极、君临万族,天下莫敢与之争锋!后可弹压海内,行云布雨,背靠天庭得自在;敖敢穿越成一枚龙蛋,却倒霉催的刚刚处于两者中间的时代.....龙族背负业力隐退、天道圣位已定、巫妖大劫呼之欲出.....好像也没什么可折腾的了?可大道之下谁敢言算无遗策......
后知后觉丶
叛出家族后,转身投靠魔族女帝
叛出家族后,转身投靠魔族女帝
关于叛出家族后,转身投靠魔族女帝:【玄幻+无敌+反穿越+杀伐果断+绝不回头+剑道+吞噬流】为了让家族晋升不朽世家,叶楚尘不惜与魔族女帝林书望大战,拼得筋脉尽毁,神体破碎,修为尽失。叶家成功晋升为不朽世家,掌管九十九条灵脉,而他楚尘被废后却受尽父亲和七个姐姐嘲讽,被剥夺圣子之位,被白莲花小师弟欺辱、折煞!楚尘笑了,嫌我修为被废?那便叛出家族,投靠魔族女帝,势将叶家夷为平地!才叛出家族,就炼化极道帝兵
锦言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