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降和俘虏的吐蕃大小头人数量惊人,有数百人之多,李世民派人对这些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让他们随囊赞回国,还是留在长安养老。
囊赞还是识时务的,在长安得到了李世民非常好的待遇,并被委以吐蕃新任赞普后,也以极大的诚意对我大唐示好,在与那些“新任命”的吐蕃官员多日的... --
最快更新泱泱大唐最新章节!
员多日的相商后,在他们还未归国之时,就做出了除国内附的决定。
原吐谷浑国慕容顺差点叛乱的族人所杀的经历给了他们教训,在长安了解的诸多事也让他们明白了大唐朝廷的真正意图,除国内附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九月底,李世民颁布诏布,接受还在长安的新任吐蕃赞普囊赞的内附请求,除吐蕃国,在吐蕃地设立西州大都护府,改逻些城为西州,作为西州大都护府的治所,改原吐蕃各茹为州,委囊赞为西州大都护,并封其为西海郡王,其他归降的吐蕃头人为各州刺史,并都有封爵。
除护送囊赞回西州的一万五千余唐军将驻守在那里外,大唐朝廷暂时不派官员进入西州,西州大都护府的事务仍然由原吐蕃头人们负责,实行羁縻治之。
在朝议如何处置吐蕃地时候,朝中的争论还是挺激烈的,朝臣们的分歧也挺大,有不少的朝臣建议军事占领吐蕃高原,如东突厥地和青海地一样,由我汉人官员担任各级官员,管理吐蕃事务,但有许多的人建议放弃吐蕃地,认为吐蕃那高寒之地,实是一个累赘,没有什么产出,不能为我大唐增添财富,还会拖累我大唐。当然还有不少的朝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建议实行羁縻治置,通过控制吐蕃头人对吐蕃高原进行占领,通过累年的影响,最终让吐蕃人认同我大唐对其的统治,最后李世民采纳了这个意见。
吐蕃的主力大军虽然被歼灭了,但吐蕃国内还有不少残余的势力,由大唐新任命的这些西州大都护府的官员要想回到西州城,还不会很顺利的,很可能还会有战事发生。即使他们回到西州,接管了原吐蕃地的治理权,治下的各部落还会有叛乱发生的。
因为囊赞回西州时候,身边只有千余人的护卫,回西州后也不可能很快就组织起军事力量,他们必须依仗护送的一万五千唐军,维稳统治,镇压叛乱的。
不过囊赞在唐军的护送下回西州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反抗远比他们所想的少。因为弃宗弄赞身死,消息传回国内后,各部落间的争斗马上发生,为了争取牧地,还有牲畜和人口,规模较大的部落以武力来解决这些事。在囊赞回西州后,这些留守的部落头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得到囊赞及他背后唐军的支持,争先恐后地巴解示好。
大乱之后,各部落的势力范围必定要重新分配,无论哪个部落头人都明白,凭他们的力量不可能单独与得到唐军实际支持的囊赞相抗,唯有示好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那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部落头人,选择了与唐军及唐军支持下囊赞的对抗,他们的结局只有被剿灭或者远走他乡,原吐蕃高原上最富饶的西州城附近很快被囊赞牢牢掌探起来。西州大都护府境内虽然还不平静,内乱四起,但在万余唐军的威慑下,已经慢慢往好的方面发展。
吐蕃军队数十万人被歼,大唐改吐蕃地为西州大都护府,亲唐的囊赞被委以西州大都护,唐军一万五千余人进入西州平叛,这极大地震动了原吐蕃地周边的部落和国家。
唐军五万人就尽歼了近三十万吐蕃军队,其战斗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没有人敢小看进入吐蕃地的这一万五千唐军。这些国家和部落很快做出了应对,原本与吐蕃时常兵戎相见的羊同,马上派出了使者,向我大唐示好,并表示愿意岁岁向我大唐进贡,尼婆罗、南蛮诸诏纷纷派出使者,来到长安,向我大唐示好,表示愿意尊我大唐为宗主国,还有一些小国如康国、朱波等请求内附。
对这些部落和国家的示好,李世民一一接纳,对各部落头人俱封以大唐的官职,并派出使者富诫,令这些小国和部落行大唐历,从我汉俗,大唐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这些年,因为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最全面的推广,大唐境内几乎所有土地都采用这样的耕种技术,再加上人口数量得到迅速的恢复,新耕荒的田亩数量在连年增多,及一些新式农具如曲辕犁、排犁、筒车得到推广利用,新建和翻修的水利设施很多,天下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每年都保持在很高的增长率,各地的粮仓一建再建,依然无法满足存粮的堆放。许多百姓家里,也在为粮食吃不完而发愁。官仓存粮富足,国库殷实,即使发生规模很大的战争对民生也基本没有大的影响,百姓的赋税不会有增加。
大唐的天下,呈现出一派极盛时候才会出现的盛况,但盛世的背后也有隐忧…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