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三十出头了,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再不出来做一番事业,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男子汉嘛,功名自当去血火之中获取,难得太傅看重,岂有不奋勇前进的道理?别人想有这样的机会,... --
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机会,还得不到呢!太傅,回头我就让他为此开始做准备。”袁周奋然道。
“好,那过段时间,你让他来武邑,我与他好好地谈一谈。”李泽笑道。
两人一问一答之间的透露出来的意思,岂是简单地开辟丝绸之路的事情?要想重启这条商道,首要的便是要收复这条道路之上割据的节镇,然后还要对付原安西都护府范围之内的林立的小国,那里的形势,已经不能用综错复杂来形容,而是可以用乱成一团来表述了。而这里头,势力最大的莫过于土蕃人了。
如果真让李泽做成了此事,则李泽北地之王的名头,可就真的名实相副了。
原本的大唐安西都护府控制地域上千万平方公里,治下小国数十上百个,真被他一一收复的话,那武威的实力之盛,必然让天下侧目。
当然,想要做成这件事,也是困难重重,九死一生的。
在座诸人,虽然都因为此事而心情振奋,但这必竟不是眼前的重头戏,正如李泽所说,也不过是派一支偏师出去尝试一番,成了,是大喜,不成,也损失不大。其实此次行动,更多的只怕是针对那几个边镇罢了。能将这几个边镇慑伏,回报便已经足够了。
低声议论之中,从后堂转出来一个,却是章回的儿子章循,他一直跟随着父亲在武威节镇府的幕府之中做事。
他的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文稿纸,身子微躬,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上了一份文卷。
韩琦高雷等人都觉得有些新鲜,薛平却已是见怪不怪了。
这又是李泽的一项新举措,在会议之前,便确定本次会议要讨论的主要义题,然后将这些议题的大致框架全都写出来之后,与会之人人手一份,大家便就着这份文案,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讨论,不允许跑题,更不允许离题万里。就事说事,事情一说完,会议便告终止。
只不过今天的这些文稿纸字迹整齐划一,竟然是印出来的,而不是由人抄写的。
扬扬手里的稿纸,李泽道:“活字印刷术,技术已经渐渐成熟了,以前困挠我们的油墨问题,在那些技术人员的努力之下,终于得到了解决,以后书藉的印刷的成本,将大幅度的降低。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一件事情。毫不客气地说,在过往,读书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是富人,贵族们的特权,因为普通老百姓们一是谋生艰难,二来,读书真是一件耗钱的事情,笔墨纸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要说书了,但以后,书,将会大量的印刷,成本会降到一个大众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所有想读书的人,都买得起书,读得起书。”
“开民智,这是强国兴邦第一要务。”坐在上首第一位置的章回立刻补充道。在场的文官们,包括淳于越,袁周,裴矩等人都是连连点头。武将们或许并不量解这件事情的深刻意义,但他们也明白,如果在自己麾下的武将之中,有一个会舞文弄墨的,多半便会受到重用,因为在军队之中,知书识字的人,实在是不多。有时候传达军令便只能是口授,而口授往往又会因为传令人的记忆错误或者表达问题造成许多的误解,因为这些而引起的惨痛损失,他们大都有着刻苦铭心的体会。
薛平的注意力倒没有落在李泽所说的大部分人都读得书这样的事情上,反正在李泽的治下,新鲜的事物时时都在出现,这些并不能引起他特别的关注。他现在正专注地在看着面前的文案。说到底,今天的这一次高层会议,就是一次权力的重新分配。武威系的官员不关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吃亏,而他就不得不锱铢必较了。
今日与会的人,基本上聚齐了绝大部分的重要人物,除了柳成林与石壮两个军队之中的重要将领因为军务不能轻离之外,其余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这些人,都是现在武威治下的实权人物,像刺史,便只到了两位,一个是裴矩,一个是候震。其它的,在资历之上可都是差了不少,还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重要会议。
文卷的第一项重大议题,便是削镇。薛平抬头看了一眼脸色有些不好的韩琦和高雷,便又垂下头去,这件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了,便是现在在镇州养病的皇帝,也是认可这一件事情的。他接着向下看去,下面的才是今天的重头,关于宰相的权力范围,以及六部九卿的机构设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