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想死吗?
既然作出了收购麦道的样子,波音就不可能自曝其短。哪怕是撑门面,也要表现的好像志在必得一样。
面对欧洲方面突然甚嚣尘上的“波音威胁论”,波音方面有苦难言。总不能说“我们其实是假打的,就没真想收购麦道”,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在波音的沉默应对和持续推进收购之后,很快欧洲舆论的风向也吹到了政界。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一直以来都在谋求政府方面的政策应对,然而波音毕竟刚刚开始着手收购麦道,双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动向。在这种时候就有政府出面,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官字两个口,上也有理、下也有理,全看怎么说罢了。一个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力量还不足以指使欧洲的官僚们,但当欧洲金融集团的势力也加入其中,情况又自是不同。
报纸上、电视里,广播、杂志,甚至是这段时间里的很多欧洲大学的讲座,都频繁的开始谈论起波音如果收购麦道,将会对欧洲经济造成的影响。波音如果在航空制造市场获得垄断地位,欧洲航空制造业萎缩,究竟会有多少人面临失业?又有多少技术领域受到影响?
这是普通人关心的方面。
而财经界也频频发问,波音收购麦道对关贸协定的内容是否构成违约?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欧洲的其他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波音收购麦道,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垄断法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的舆论尽操与传媒集团之手,而传媒集团背后的幕后黑手,则属于金融界。
传媒集团对资本的依赖,远大于制造业。因此当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出面说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是不紧不慢的发了几篇新闻,制造来了一点杂音而已。
然而当被资本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之后,传媒集团们顿时快马加鞭,制造起了一片舆论大潮。
舆论关注还只是第一步,而紧接着从各方传递过来的现实压力,推着欧洲官僚们迅速的驶往了对波音制裁的快车道上。
德国方面,MBB对其国内政坛影响不容忽视。英法荷兰等国,各家最强大的保险公司背后,肯定是错综复杂的政坛关系网络,何况保险业的稳定更直接关系到各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丝毫不容有失。至于其他的欧洲国家,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和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其广泛的国际业务影响力,也足以形成一个普遍的联盟。
这样一来,在空客方面一脸懵逼的状态下,欧洲政坛迅速的作出了对波音收购麦道的剧烈反应。欧洲十五国外长在苏黎世展开紧急磋商,讨论波音并购麦道欧洲应该作何反应。
鉴于波音收购麦道在航空制造业形成的垄断地位,空客将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可能。因此,欧洲各国宣布将对波音执行为期一年的制裁。
在这一年时间内,波音在欧洲各国签署的独占供应协议,将面临100%的进口税额增加。
这也就是说,波音在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签署的,一定时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这种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进口税率翻倍的惩罚。
这类协议本身就有垄断嫌疑,虽然肯签署这种协议的航空公司很少,但是可以相见这些都是波音的“铁粉”。这些铁粉的利益损失,对波音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将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这份制裁决议的出台,如果是往常时日,对波音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一年期的制裁,还只是针对专属协议,波音是完全能吃下来的。不论是补贴还是降价,或者干脆延期交付,绕过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但问题是,现在并不是普通时期,波音本身也并非风平浪静。
在股票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波音股票抛盘的时候,忽然爆出波音受到欧洲制裁。哪怕这份制裁决议的涉及面很小,但这无疑是表达了欧洲的一种态度。
波音此时还只是收购了麦道10%的股份,欧洲就已经开始进行制裁。那如果波音收购麦道的比例继续扩大,谁能保证欧洲不会干脆将波音关在欧洲航空市场的大门外?
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投资者的信心。一旦普通投资者对企业股票的信心丧失,基本面的数据再好也无法阻止股价的下跌。
波音股价在收购麦道的同时,狠狠的挨了一个闷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