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到底想做什么,赵谦觉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仔细想,逐渐有点明白的感觉。秦汉第一帝国体制也经过好多阶段的发展,首先是秦国靠自己站稳脚跟,逐渐到秦穆公壮大。但是秦穆公壮大之后却没了方向,最后出现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很多看法是秦穆公觉得自己打下的地盘已经没办法用当时制度管理,把那帮能干的殉葬,为后世子孙降低威胁。虽然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在现在的大宋朝廷冷彻的政治观完全不可能接受苏东坡的解释。从秦国之后的表现看,秦国接连各种内乱动乱,直到秦孝公继位才开始扭转,而秦孝公继位之后先发兵攻打敌人,之后发布《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秦穆公)之故地,修缪公(秦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太史公写《秦本纪》的时候甚至在秦孝公老爹的那段里面专门写下秦孝公出生的日期,可见太史公对秦孝公的重视。
这篇招贤令中秦孝公专门点出重点‘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所以商鞅前来三次与秦孝公对谈,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也就是说,商鞅最初给秦孝公讲王道,秦孝公大怒。之后讲霸道,秦孝公觉得商鞅是个可以谈事情的人。最后商鞅用‘彊国之术’讲,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
老爹莫非也是这样的打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