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皇帝亲征毕竟不是小事,需要计划周详,一番讨论后,终于做出了种种安排,先是敕遣指挥黄谦,同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防止其南逃。并令指挥芮勋守居庸关,令法司尽弛军旗、刑徒等跟随出征。同时,命定国公徐永昌、彭城伯张昶守皇城;安乡侯张安、广宁伯刘瑞、忻城伯张荣、建平伯高远守京师?。命丰城伯李贤、侍郎郭璡、郭敬、李昶督军饷;少师蹇义、少傅杨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吴中、尚书胡濙、张本、通政使顾佐扈行;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为先锋,只待皇帝去了祖庙告知了汉王的罪行,便随皇帝御驾亲征。
眼看两件事轻易的解决,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暗自松了一口气,就是朱瞻基也暗暗吐了口气,看群臣的模样,对汉王谋反一事上,上下齐心,心头不免有些欣慰。
“杨爱卿,第三件事也一并商议了吧?”朱瞻基吐了口气后看了一眼杨士奇道。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第三件事倒也简单,皇帝御驾亲征,该让谁留守?”
此言一出,朱瞻基有些头大,他成亲已有数年,后宫的妃子也不少,这些年倒也努力,可只生了几个公主,那太子却是迟迟不见踪影,为此他没少被那些言官职指责,他自知理亏,平日里一般不往这事儿上去想,与群臣商议国事,从不言及此事,可今日这局面,让他不得不面对此事?“
殿上的群臣早已议论开了,按照大明祖制,皇帝南巡或御驾亲征,多有太子留守皇城,所以成祖五次出兵漠北,都是当时的太子朱高炽监国,前后共六次,长达十几年,在这十好几年里,朱高炽在此职务上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老师们——大部分为翰林学士——的尊敬,并得到了宝贵的实际行政经验,为后来登基治理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直被群臣津津乐道,此番按照规矩,皇帝御驾亲征,本该是皇太子留守皇城,代为处理政务,可皇帝没子嗣,所以让群臣多了几分猜测。
朱瞻基虽对此事大干头疼,但自己决议御驾亲征,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扫了一眼群臣,目光最终落到了杨士奇的脸上,道:“杨爱卿,你对此事怎么看?“
此事今日一早在内阁里,杨士奇就同杨荣、杨溥、甚至夏元吉商议过,皇帝眼下并无子嗣,留守人员必须从仁宗皇帝其他儿子中安排了,好在仁宗皇帝儿子倒是不少,而其中郑靖王朱瞻埈早在明宣宗登基前,封张皇后之命处理了政务,所以杨士奇属意是郑靖王朱瞻埈。
郑 靖王朱瞻埈是明仁宗朱高炽庶第二子,明朝第一代郑王,乃李贤妃所出。朱瞻埈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被封为郑王。明仁宗崩逝时,张皇后命令朱瞻埈和他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监国,直至明宣宗即位,在朝中倒是有些影响力,只是为人个性暴厉,数次杖打打死人,品行上不为群臣所喜欢。
商议的四人中,杨溥较为中意明襄宪王朱瞻墡,朱瞻墡永乐二十二年封。庄警有令誉,但此人也有个毛病,那就是好吃,且广为交友,平日里为了吃没少耽误事情,而且骨子里少了些担当,做个朝廷大员倒是绰绰有余,可要为一国之君,就少了些魄力,所以不为杨士奇、杨荣等人看重,但一番商议后,四人还是决定朱瞻埈与襄王朱瞻墡共同监国,一来两人是亲兄弟,感情深厚,纵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商议着来,二来朱瞻埈有魄力,但性子急躁,朱瞻墡则沉稳谨慎,两人彼此配合,就是极好的搭档。
此时杨士奇点了点头走了出来,朗声道:“皇上,微臣以为,朱瞻埈与襄王朱瞻墡为人沉稳,谨慎,乃留守京城最佳人选?”
^^^^^^^^^^^^^^^^^^^^^^^^^^^^^^^^^^^^^^^^^^^^^^^^^^^^^
第三更了,整整一万二千字了,还有一更了,今晚说好的一万五千字绝不会放鸽子的,诸位有月票的莫要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