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大太监金英也羡慕他的这份本事。
但知道归知道,但他从不险要,倒不是他不想,实则是没到羡慕的时候,有些东西,过早的暴露未必是好事,所以王振还是刚进宫的王振,内心深处的那份野心,这么多年来,无人看得出,也许除了一个人。
就在王振思索这会儿,朱瞻基已经开始停下了朱笔,端详了画卷片刻,道:“王公公,如何?“
王振忙收拾心神,重新将目光望向画卷,画上描绘了在一片竹林的掩映下,一只小狗坐卧于草丛中的情景。翠 竹铁线勾廓、遒劲有力,而小犬的皮毛刻画得细致入微,足见作者的绘画功底。画中的翠竹潇洒轻逸,画下方的小狗则犬首微抬、双耳低垂,尾巴散于地上,生动之 余略带几分慵懒的贵气。正幅画卷,以水墨为主,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带有文人画笔墨的韵味,的确是大手笔,而且无论是布局,还是笔力莫不是彰显大家风范。
王振赞道:“陛下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实是大家之作”。
这样的话儿,这些年朱瞻基没少听,但此时听来他还是忍不住一阵高兴,说起来这幅画卷,还有一段他不愿意提起的往事,他虽不如前朝皇帝讲究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皇帝毕竟是皇帝,该有的排场还是有的,所以从宣德二年后,宫中倒也选了一批女子充实后宫,其中有一个妃子,性颖敏巧慧,他闻其贤,偶尔也会去走一走,这一日他们二人 逗一只小狗玩。那狗摆出各式各样可爱的姿态,才把他给逗乐了。可是这位妃子却流下了悲伤的泪水。他惊问其故,妃子说,妾身就像这只小狗一样,费尽心机 才能博得皇上一笑。可后宫的女人这么多,迟早有一天,自己会被打入冷宫。想到这里因而流泪。他听后,十分感动,遂为她画了这幅画,并下旨表示永远不会离开她,只是这位妃子终究是命薄福浅,入宫中不足一年,便染上疾病,没几个月的功夫,便去世了,他感念这妃子的身世可怜,便将当年画的《一笑图》随那妃子入了土,但那时他笔力尚未不足以成家,加上格局小了些,难免有些遗憾,这几年常常想起,便在今日重新画了一幅,细细端详之下,也的确如王振所言,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与早年之作,笔法上有天然之别。
“哈哈,王公公你的鉴赏能力是逐年看涨啊?“朱瞻基提笔在画卷上落了款,哈哈大笑道。他的书法,取法赵孟頫,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加上,这两年他致力于将书法融入画卷之中,使得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所以这落款之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锦上添花,画卷立即多了几分清润之姿。
王振微微一笑,道:“奴婢跟着这么一个能书能画,且能治国的皇帝身边,日看也看可不是眼力高了么?“
这记马屁可谓拍得润物细无声了,自古至今,能书能画的帝王算上他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无疑是南唐李煜了,此人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这份虚名他的确担当得起,只可惜,这人不太会做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国家本就是一个乱摊子,偏偏这位大才子,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这一点还是让人敬佩的,但不管如何,毕竟是皇帝,诗词歌赋再好,若是亡国了,上对不起列祖列祖,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就是自己这皇帝这身也保不住,再能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也不过是亡国之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