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除了不许商人乘车、做官外,“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不能购丨买土地,“敢犯令,没入田僮”。至隋唐,尚有“工商不得仕进”的规定。
唯独我朝准许读书,准许科举,甚至连可以上书,你听听这哪儿亏待了你们,哪儿又对不起你们了,若果真如前朝那般,这样的天,这帮挨千刀的还有本事坐在这儿喝茶吃肉,还能穿上这么鲜艳的衣服,朝廷还有人为他们说话,甚至还让他们的子嗣读书做官,想都别想,常言道,不谋一域,不足谋一国,洪武爷雄才伟略,其胸中韬略,岂是他们能明白的,只可惜如今人心不古,若不然就这帮挨千刀的,说出这等不要脸的话儿,早就进了我们锦衣卫的大狱,尝尝我们的手段……?“
杨峥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高航,两人虽说一直以兄弟相称,但对他的了解上,却一直停留在他的身份上,只觉得他精通锦衣卫那一套,与朝廷诸多大事,并没什么独特的主见,时至今日才知人是会变的,应该说老眼光看人是不对的,就刚才的那一番话,他相信不要说他一个锦衣卫一介武夫,就是朝... --
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就是朝廷之上的读书人,未必能理解得这么通透,朱元璋是重农抑商不假,可那是大明初期国情所定,”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为了发展农业,首先要把战后流散的农民固着土地上。为此朱元璋曾多次令民归耕,并以减轻赋税为鼓励措施。洪武元年,规定允许百姓垦荒田为己业,并免徭役和赋税三年。洪武三年,令苏、松、杭、嘉、湖五郡无田百姓到临濠垦种,官给钱、粮、耕牛、种子,免徭役三年。又以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有余力者不限顷亩”。”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又令四方流民各归田里,丁少地多者,不许多占,丁多地少者,验丁拨给荒田。这些措施有效地召回了流散人民,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随着大明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与商业上,朱元璋多有推动作用,如止和雇和买。和买、和雇名异实同,皆起源于宋、元,其弊至于官不给价而民仍输物。朱元璋明令禁止,洪武二年令:“凡内外军民官司并不得指以和雇和买扰害于民,如果官司缺用之物,照依时值,对物两平收买。或客商到来中买货物,并仰随即给价,如或减驳价值及不即给价者,以监察御史、按察司体察,或赴上司陈告。”洪武二十六年又定,“凡民间市肆买卖,一应货物价值须从州县亲民衙门按月从实申报合于上司,遇有买办军需等项以凭照价收买。”就是官府购买所急用之物,必须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公平买卖,不能拖欠货款,亏损商民,种种表明,在商业上朱元璋重农抑商其实并不是一味的打击,因此单单用“抑商”两个字,事实上是并不对,至少不是全对,否则解释不了朱元璋在后期对商人利益诸多保护,支持,所以从这一个变化的过程上看,朱元璋比起前代的“抑商”要轻得多了,充其量只能算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政策上及时调整罢了,否则如高航所言,是没什么机会在这儿坐而论道了。
就在三人说话之际,那边也没停下,经过先前沈老爷子的渲染,加上米价一日比一日高的事实,让众人开始急于获得解脱的法子,所以不断的催促沈老爷子,可如今寄托希望于人家,也不敢太过催促,只能小心的提醒几句,如此折腾了半柱香的功夫,眼看众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沈老爷子面露喜色,沉吟了半天才丢出了一句:“常言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士农工商,商人为最末等,无论是什么时候,吃亏的总是我们,说到底情况之所以这样,也是与我们商人不知道团结分不开的?你看人家晋商,从秦汉时就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到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可见晋商的日益壮大,到宋代,虽有”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但其占近世商业中坚的山西商人才是最厉害的,他们地处北东边防,宋王朝所需战马大都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而辽更需要宋的手工业制品。公元996年在山西”边州置榷场,与藩人互市,”而”沿边商人深入戒界”进行贸易。后来赵宋王朝怕危及自己的政权,曾几度下令闭市,但是事实上无法办到,足见起强大了,这种局面,就是鞑子来了也得依仗他们,”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任大人如何破坏,都无济于事,你们都是聪敏人,其中的秘诀,不用老夫多说你们也知道一二吧?”
为首那商人道:“沈老爷子这都火烧眉毛了,您啊,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说什么吧,今日大伙儿能来找您,那就是信得过您,你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第二个商人道:“可不是么,沈老爷子您啊有什么想法,就只管说便是?只要您老有法子让我们摆脱眼前的这场噩梦,您让我做什么我都不含糊?“
其他人不甘落后,纷纷吆喝。
沈老爷子眼里飞快地闪过一丝得意,随机恢复了平静,看着众人呵呵一笑道:“难得诸位看得起老朽,那老朽就直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