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第2463章 暗搓搓的打算

最快更新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最新章节!

满宝的痘成熟得很快,而且只持续低烧,再没有烧上三七度八过,不过两天,痘痘就成熟结痂,已经快能够剥出来了。

萧院正他们也来看过,满意的点头。

皇帝听说一切顺利,忍不住翘起嘴角和白善道:“过不了多久,此一病魔就能从我大晋消失了。”

这是不可能的,太医院做过预估,就算所有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不抵触种痘,那至少也得七八十年后才能断绝天花。

可是,先不说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愿不愿意,他们目前也没有能力覆盖到大晋的每一个地方呀。

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萧院正私底下和手下们说过,“国泰民安之下,怕也得二三百年。”

而谁又能保证接下来的二三百年就国泰民安呢?

前两年他们都还时刻担心皇子们夺位的事呢,所以对于皇帝的这种自信,萧院正都懒得去提醒分辨,让他高兴高兴好了,反正时间会给他耳光的。

白善都知道不可能,因为地方上很穷啊,远的不说,就说七里村那边,牛痘的痘苗谁来负责呢?

县衙吗?

还是县医署?

对了,罗江县现在都还没有医署呢,目前配备了医署的州县只有三十八个。

这还是今年又陆陆续续开了几个,之前只有二十来个。

而整个大晋又州府三百五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五十一个,不,不对,高昌平定之后又新增了二州六县,而内地府州有时候为了方便管理还要有所并省和增至。

用脚趾头想一想,便是一州一医署,那也得三百六十个,以现在地方医署的增添速度,那得多少年才能做到?

皇帝得不到认同,却不妨碍他自娱自乐,他自己畅想了一下未来后就高兴的把魏知招来问雍州的新城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魏知表示地方已经勘测完毕,他们在皇帝指定的范围上移动了一下位置,让新城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不过大部分还是在皇帝指定的范围内。

皇帝看了一下后很满意,当即就批复了,“让工部去建造。”

魏知却拒绝了,并提议要将新城的建造往后移一个月,他道:“陛下,此时正是农忙,等忙过了夏收再征收劳役吧。”

没错,说是要工部建造,但那也是工部统领,做工的人还是要征收丁役。

皇帝略一思索就答应了。只能惋惜的再退后一个月。

白善跪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暗想,一个月后没多久就又要秋收了,相当于大家全年无休,劳动强度这样大,恐怕雍州一带的成丁日子要不好过了,也不知道户部打算给他们吃什么东西。

从小就看过服劳役,并做过一系列调查甚至写成文章的白善知道,对于丁役来说,他们的艰难之处不仅在于劳动的强度,还在于他们的饮食上。

其实只要饮食跟得上他们的劳动强度,他们多是可以忍受的,但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地方县衙给的食物是很难跟得上丁役的劳动强度的。

白善胡思乱想着,皇帝已经打发走了魏知,难得忍不住话和白善泄... --

最快更新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
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
关于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你犯案,我背锅?夏洛被女神一家陷害,入狱八年,携带无数秘密,重返入狱前,睁眼便是女神的哥哥,捡尸醉酒女那晚……
语页知秋
被关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
被关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
关于被关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他年少被贱人所害,打入SSS级女子监狱十八年,侥幸得到上一任护国元帅看中,得到护国元帅衣钵传承。一朝出狱,贱人惊恐,仇人胆颤!林枫:胆敢欺我、辱我、负我、伤我者,一律杀!无!赦!
非夜无双
藏局
藏局
关于藏局:【鉴宝】+【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上至政商,下至市井,都有局。生死局,局中局,甚至最为险恶的藏局。我叫贝勒,父母双亡,被人打断手脚,全身瘫痪,活得如一条狗。直到一个女人救了我,传授我一身本领。她让我进入江湖,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江湖本没有路,路,是用血,染出来的!
赤色
重生77:一根鱼竿开启财富人生
重生77:一根鱼竿开启财富人生
关于重生77:一根鱼竿开启财富人生:(游戏我的世界+囤物资+倒爷+种地+赶海+打猎+鉴宝+赌石+炒股+搞笑无厘头。)秦龙重生1977年,获得我的世界系统。开局扶侄魔后妈卖三个姐姐,果断逼老爹离婚。要么离婚要么分家!离开这颗歪脖树,你会拥有正片大森林。垂钓赶山积累资金,满大街的古董一车车买,海外金融市场收割大把财富,买下半个盛京做包租公。秦守富足无忧的人生,只专注于三件事。照顾好姐姐和妹妹。躺着把钱
包滚滚
快穿之男配不搭理
快穿之男配不搭理
关于快穿之男配不搭理:谁告诉你,我是男配?谁告诉你,我必须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我就是我自己,不受任何约束的自己!拒绝PUA,我就是最好的我!一位现代都市的打工人意外死亡,他的灵魂被快穿管理局选中,成为一名快穿者。在这个神秘的组织中,他接受了各种任务,被派往不同的世界去完成各种使命。从此他的生活变的丰富而多彩......年代文的竹马男配修仙界的修二代古代农家子科举
李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