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二十三章 汉奸

最快更新混在1275最新章节!

东平路,距济南不过两百余里,发生在整个山东两道的这场风暴,同样也影响到了这里,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山匪试图占据路治所在的须城县城,却被严阵以待的守军所击退,不过他们也没有余力追击,只能据城自保,在收到以宋人名义发来的檄文之后,他们既没有马上认下,也没有当场拒绝,双方像是有某种默契一般地互不干涉对方的行事,直到某一天被打破。

事情是从夹在两者之间泰安州长清县开始的,这个县在元人的统治之前,曾经一半属于济南府,而另一小半属于东平府,这个小半当中,就出过一个在北方来说了不得的大人物,蒙古人初入中原时所封的汉人几个世侯,所谓的七万户之一的严实。

他当时的封号是东平路行军万户,被约为世袭,因此,又被称为东平严氏,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削诸汉将兵权,做为其中之一的严家也无法幸免。当然由于他们表现出来的忠心,解除兵权之后的严氏,依然在山东各路担当着许多要职,除了济南路总管严忠祜,东平路的总管,为严实的第六子,严忠裕所领,当初之所以能保着县城不失,靠的就是严家自家蓄养的家丁,这些人几乎全都是上过阵、见过血的老卒,素质之高,远远超过了普通驻军。

不仅如此,为了笼拢严家,东平路达鲁花赤这个本应由蒙古人或是色目人担任的职务,是由严忠裕本人兼任的,颇有些类似后世清人的抬旗制度,因此,刘禹才会将他们说成是铁杆汉杆,属于坚决要打倒,并做为典型树立起来的反面榜样。

严家的根就在长清,已经死了二十六年,被元人封公厚葬的严实墓,位于他当年起兵时的青峰山下一个名为鹊里的小镇,为他守墓的都是严氏留在这里的亲族,而附近的族田,则租种给了当地百姓,与元人的苛政不同,严氏在这里实施的是轻租薄赋的政策,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收获不少的感激,放到后世没准还能得到一个开明士绅之类的评价。

只可惜,刘禹不是来搞减租减息的,小小的长清县城自然没有东平路那般顽抗,在如红潮一般的大军进入县境时,就打开了城门,连冠服都不曾更换的当地知县带着属吏和本地缙绅恭恭敬敬地跪在城门边上,一付任人宰割的模样。

“严实葬于何处?”既然他们不愿意站着,刘禹也不勉强,直接点了那个知县的人,让他带着自己过去。

许是见到一个文官领着兵,并不是传闻中杀人如麻的女魔头,知县没有之前那么害怕,当下就带着他们去了城外,一边走一边向他做着介绍:“严公山灵距此不远,历任县治多有照拂,下官等亦是不敢稍有懈怠,府中有定例,每逢忌日,俱有人往祭”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青峰山脚下的严氏祖墓,这片墓区占地极大,到处遍植苍松翠柏,宽阔的甬道由平整的青石铺成,道旁的入口处立着一块高出大半个人身的石碑,石上篆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刘禹也不下马就这么驻足而观。

“这是遗山先生所书,前头的墓志铭也是他的亲笔。”知县见他显得十分无礼,不由得心中忐忑,赶紧上前介绍。

对于他嘴里的什么先生,刘禹毫无兴趣,碑文的抬头上写着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几个字,这就说明正主儿没错,又不是欣赏古迹,他才懒得去前头看,将手一挥:“掘了它!”

“是。”身后的军士们高呼一声,一齐涌了进去,无论是带他们前来的知县还是当地的守墓者都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打的是这么个主意,知县当即跪倒在他的马前,连连叩首不已。

“大人,使不得啊,严公身前不尚奢华,死后陪葬甚少,里头只有棺木一尊,值不得什么,大人若是有意,开个数目出来,我等定会设法,让你满意。”

“对,对,严家对大人的所求,无有不遵,还望手下留情。”那些守墓的多半都是严氏的家仆,看上去还是跟了许多年的,十多个人跟在知县后头,向他跪下,刘禹却没有丝毫动容。

“本官不记得生过你们这么大的儿子。”他手中的马鞭指向前方:“钱帛非吾所愿,只有此人才值得他们走上一趟。”

就在这些人震惊不已的眼神中,他正色说道:“严实,先叛金、再叛宋,三姓家奴,毫无廉耻,其人当明正典型,其族当深恭自省,按律,籍其家,除首恶外,子孙流三千里,永不述用。”

知县跌倒在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看上去,人家还是严格依照法律来的,此人的确有过短暂的归宋经历,可是不管怎么说,掘棺戮尸都是极为严重的侮辱行为,不光严氏无法接受,他这个当地父母也是一样,谁知道宋人能呆上多久,等到元人打回来,岂不是连他一样会被追究。

“严氏亲族在籍者,你心里有数吧?”刘禹的话如同利箭一样,将他的心剖开,这个意思再也明显不过了,要么站队,要么就同严氏去做伴。

“下官遵命。”知县咬着牙关挤出这几个字,死道友不死贫道,他又不是什么心志坚毅之人,元人的威胁还是个未知数,这些连尸体都不放过的宋人,才是当务之急,他也有自己的亲族。

有了识途老马带路,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居于长清县境内的严氏一族被连根拔起,有仕元经历的直接打入监牢,其他的人全都解送沿海一带。等到做完这一切,再回到墓地前,知县发现这里已经变了模样,那面高大的石碑被人推倒在地,篆刻在上面的文字已经荡然无存,被抹平的那一面重新刻上了几个字。

“汉奸及其子孙,不得居于汉土!”

几个老石匠战战兢兢地将字刻完,生怕这些人有所不满,头也不敢抬地趴在地上,刘禹扫了一眼,没有什么错字,抬抬手:“将严实押往济南府,竖起此碑,以儆世人。”

几个军士把挖出来的尸骸放到推车上,在他们的一旁,被绳子串成一长串的严氏族人已经上了路,里面从襁褓幼儿到白发老朽一应俱全,墙倒众人推,首先冲进他们家,指认出这些人的,就是被他们以为广施恩泽的乡亲,此刻看着那具早已认不出形状的骸骨,没有人再去回忆此人曾经给他们带来的荣耀,反而避之唯恐不及。

长清的事情一结束,刘禹就带着人连夜赶往了东平路,他们的动作不可谓不快,不过赶到城下时,城门早已经关闭,很显然,这些人已经得到了消息。

元人的旗帜飘扬在上空,城头上一片白幡,每个守军都头扎白巾,身披孝带,摆出了一付死战到底的模样,刘禹拿着千里镜看了看,冷笑了一声:“吾尝闻严氏之死,远近悲悼,野哭巷祭,旬月不已,不知可有此事?”

站在他马前的长清知县不防问得是自己,愣了一会儿答道:“方生变乱之时,严公束兵甲、止枉杀、济灾民,东平境内犹为如此,故此,百姓心有所向,也未可知。”

“原来如此,如今我等戮了他们的恩公,岂不是不死不休之势?”刘禹毫不在意地继续说道:“依你所见,若是派人入城劝降,他们可会动心?”

知县被他盯得毛骨悚然,又实在避不过,不得已咬下应下:“下官愿走上一趟。”

东平城并不是什么坚城,自从四十年前为严实所据,一直算得上安宁,包括十多年前近在咫尺的李璮变乱,都不曾影响到他们的生计,严氏为了招揽士子,又广修学宫,在这种情况下,城防之类的自然没有多大改善,不过城池就是城池,一旦守军心志坚毅,同样要拿人命去填。

只是这么粗粗一看,刘禹就明白这些人完全是在逞一时之勇,稀疏的城头上连人都不曾站满,看守军的装束也知道其中多半都是家丁,手里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竟然以长棍居多,元人的铁禁,哪怕是严氏这种铁杆支持者一样要遵从,因此哪怕城里头还有数万百姓,他也丝毫不惧,十户一把菜刀,能拿来守城么?

最快更新混在1275最新章节!

不过为了给予对方足够的压力,在派遣那个知县入城的同时,他的手下也开始了攻城前的准备工作,城外的百姓被征集起来,大量的木材被砍伐做成各种器具,在武力的威胁下,这些受过严氏大恩的百姓并没有太多选择,更没有哪个会为了那些所谓的恩情,枉自丢掉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巴黎奥运,班主任催交作业
人在巴黎奥运,班主任催交作业
关于人在巴黎奥运,班主任催交作业:有的人暑假在玩游戏、有的人暑假在补课,有的人则是为了暑假作业忙的焦头烂额。巴黎奥运会在即,17岁的江远凭借系统成为了跳高、三级跳远双项目的替补运动员。结果比赛前一天,首发全部受伤。体育局局长:同学,国家需要你!江远:参加比赛太累了,我真的不想参加比赛体育局局长:20万的奖金,只要能进前八就有!江远:不要体育局局长:免去暑假作业!江远:这个……嗯,等我考虑一下就这样
强大的呆头鹅
全民求生:沙漠开局,种出个帝国
全民求生:沙漠开局,种出个帝国
关于全民求生:沙漠开局,种出个帝国:开局一小片绿洲,没有资源,天崩开局。幸好陆辰觉醒种田天赋,又靠骆驼粪发酵肥料,获得第一桶金!天赋+肥料=每天收获一次的大米。天赋+饲料=吃不完的鸡蛋和牛奶。天赋+菜谱=万族第一客栈和酒楼。这里有贪吃的骆驼,爱撒娇的食人花,喜欢被夸的大花袄,能发射空气弹的魔改喇叭花,还有接地气的旺财。从茅草屋到村庄,从村庄到城池,再从城池到帝国,最后到万族争霸!一路种田,苟着发育
二荆条哦
崩坏重生剧本,开局杀模拟器主角
崩坏重生剧本,开局杀模拟器主角
关于崩坏重生剧本,开局杀模拟器主角:(新人作者,文笔不怎么样还望海涵)(严重ooc+成分复杂+究极缝合怪)王逸尘有个秘密。他重生了999次。他惊奇的发现好像在这个名为的世界不止他一个穿越者。他们为了所谓的女武神纷纷背刺老乡,但他们好像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身为穿越者,在第一千次重生后拥有了金手指:人生剧本。于是他便利用新手礼包抢了模拟器主角的金手指。第一次模拟,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事后入魔
东界的完颜守绪
若曦重生:旧爱新谋称霸四爷后宫
若曦重生:旧爱新谋称霸四爷后宫
关于若曦重生:旧爱新谋称霸四爷后宫:带着前世重生的记忆,若曦再次踏上九王夺嫡的局面,面对旧爱,若曦不再像前世那般被动。胤禛且接情招,看在若曦的主动出击下,入胤禛王府,称霸后宫斗嫔妃,胤禛会如何应对年世兰、宜修?若曦与四爷、八爷、十四爷之间又将展开怎样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与情感纠葛。大梦终醒,这一世若曦与胤禛是否会圆满?
洛初薇薇
四合院之重启的柱子
四合院之重启的柱子
关于四合院之重启的柱子:濒死的傻柱醒悟了,再次醒来已是新生,没有了黑心棉,多了兄弟,好好的爱家人,仇人一生不会幸福,不得善终。注:本书会颠覆三观
阳光小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