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吴蜀这边大动干戈,曹魏那边也在紧张地注视着。
刘备东征前,曹丕曾召集谋臣讨论刘备会不会给关羽报仇,大多数人认为蜀国是个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蜀国上下陷入忧惧,无力惹起战端。侍中刘晔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蜀虽小国,但刘备这个人生性威武自强,势必兴师动众以显示他的力量。况且刘备和关羽,于公是君臣,于私形同于兄弟。关羽死了不能为他兴军报仇,在情分上始终是说不过去。”
刘备率军东征后,刘晔又提出一个颇为大胆的建议:“孙吴以江、汉为天险,向来无内臣之心。陛下虽然功德盖天,但像孙权这样的人也无法让他感动改变。孙权因难求臣,不能相信他。孙权现在内外交困,所以才派使者前来,可见其情况之窘迫。现在正是时候,可以突然向他发起袭击。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
刘晔分析了形势,认为天下虽然三分,然而曹魏独占其八,吴蜀各保其一,他们现在还相互攻伐,正是天欲亡之。刘晔建议趁着孙吴将重兵集结于夷陵一线的时机,渡江攻击孙吴的后方,孙吴外有蜀汉的进攻,内有我方的袭击,快则十天、慢则一个月必然灭亡。刘晔认为孙吴如果灭亡,蜀汉就孤单了,刘备即使趁机也侵占了孙吴的一些地盘,但他们必然不能长久,何况即便孙吴被一分为二,蜀汉得到的也是其外围,我们得到的才是核心。
这一招绝对够狠,从孙权本人到他手下的精兵强将此刻都在大气不敢喘地盯着蜀汉,后方十分空虚,如果曹魏从合肥方向突然出击,孙吴的长江天险就很容易攻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提前结束。
但曹丕却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人家称臣愿降,而我们要讨伐他,这会让那些也想来投降的人失去信任,这个实在不可,我们为何不接受孙吴的投降,而去袭击蜀国的后方呢?”曹丕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合纵连横,联合孙吴一块收拾蜀汉,效果不是一样吗?
刘晔不同意,他认为不一样:“蜀汉远而孙吴近,如果听说我们兴兵讨伐,他自然会回军,我们的目的难以达到。现在刘备已经愤怒,听说我们也去攻打孙吴,知道孙吴必亡,一定会更加积极攻击而与我们争夺孙吴的地盘,不会改变原来的打算,这是必然的。”刘晔看得很清楚,你打刘备仓促间是打不着的,因为益州北有秦岭、汉中,东有长江上的重重关隘,你要打他就会缩回去,你毫无办法。而孙权却是现成的一盘菜,如果下决心,他必定玩完。曹丕还是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也没有按照他说的借机攻打蜀汉,如果他这时出兵汉中,或者由上庸三郡向蜀汉的三巴地区攻击,结果也很难说。
曹丕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是因为他缺少战略眼光吗?倒也不一定,曹丕比其父差点劲,但绝不是庸才,更不是蠢材,他之所以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在吴蜀争斗中搅一下局,是因为他才登基,没有绝对把握的事不能做,现在作壁上观不失为一步稳棋。
后来听说刘备拉起数百里连营与吴军对峙,曹丕评论说:“刘备看来太不懂军事,岂有营寨连绵700余里而可拒敌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刘备犯了兵家大忌,孙吴的捷报不日可至!”曹丕在这里引用了一句现在已失传的古代兵法,其大意是在杂草丛生、地势平坦、潮湿低洼、艰险阻塞等处安营的军队,一定会被敌人打败擒获。就在曹丕说完这些话后的几天,蜀军果然失败了。
这一年的六月是闰月,在相持数月后陆逊决定发起战略反攻。
陆逊向孙权报告了情况,准备立即行动,众将有些不理解:“要进攻也应该在当初,现在蜀军已深入近600里,双方相持七八个月了,各处要地都被他们占领固守,发起攻击必无法得利。”
对大家的这个疑惑,陆逊解释道:“刘备是狡猾的敌人,他经历过的事情很多,刚开始集结,他用心专一,此时不能进攻。现在他已经在这里很久了,不能取胜,士气受挫,又没有新的计策,夹击此敌,正是现在!”
陆逊命令攻击蜀军其中的一营,但是未能取胜。众将更不满了,抱怨道:“这是让士卒白白送死啊!”换成别的主帅此时该崩溃了,但陆逊的内心很强大,也很有信心,他对众将说:“我已经找到破敌的办法了!”陆逊命令再次发起攻击,这回每个士卒手里拿一束干茅草,用火攻的办法对付蜀军,结果收到了奇效。农历闰六月正是夏末,长江中游一带气候干燥,有时还会刮起大风,这些都利于火攻。蜀军夹山筑营,地势狭促,一旦起火,施救困难,各地兵营同时燃起大火。
算起来这已是十几年来长江沿岸燃起的第二把著名的大火了,就兵法而言,不必非得创新,那些好使的招数,照搬照学就行。吴军趁势发起全面反击,蜀军被连破40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及助战的胡王沙摩柯等战死,杜路、刘宁等被迫投降。
战局突转直下,让刘备惊呆了。
刘备仓皇逃出兵营,退入马鞍山,赶紧在那里部署兵力自卫。现在全国叫马鞍山的有... --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