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马超断定,曹操一定会在江淮战场撤军,掉头先去收拾昌豨的。既然曹操要回去,那就顺道把马超的奏折一并带回许都去好了,也省的马超再另行派人去许都跑一趟了。
果然,正如马超所料。在淮水北面,刘备在吞并了韩暹、杨弘的部众之后,一路狂飙突进,没日没夜的向淮南进军。马超清楚,刘备虽然现在兵马众多,可他却像是无根的浮萍,所以他急需一块立足之地来稳定发展,而他看中的立足之地,没有比袁术的淮南更合适的地方了。这才是刘备不遗余力要征讨袁术的根本原因,至于他口中所谓的大义,完全是糊弄鬼的谎言。
徐州的南面,吕布原本在陈宫和臧霸等人的帮助下,一路稳扎稳打,倒也占据了几个城池,可是当他得知刘备的动向之后,吕布便沉不住气了,再也不肯稳扎稳打下去了,遂不听陈宫等人的建议,率领数万步骑向更南边突进,准备抢在刘备之前夺下淮南。
在马超手中吃了暗亏,损兵折将之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超建功立业的孙策,在昏迷中清醒过来后,于一众文武的劝谏中,暂时收起了心中的傲气,决定把精力先投放到攻打袁术这边来。恰巧这个时候马超奏折中的内容传到了孙策的营中,孙策虽有些刚愎,但终究不是蠢材,最终还是接纳了部下们的建议,准备暂时将和马超的私人恩怨放到一边,联起手来共同讨伐袁术。
最后,进退维谷的曹操还是没有逃脱马超的预料,选择了退兵回兖州去平定泰山贼叛乱,从而退出了讨伐袁术的战斗。不得不说,曹操的眼光确实是长远的,消灭僭越称帝的袁术,那是何等的功劳啊?对于一般人来说,绝对是一件难以拒绝的事情,但是曹操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选择了安定后方,让自己的根基能够扎的更牢,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曹操的气度、眼界就要比刘备之流强的太多了。
尽管在最紧要的关头,曹操以无奈的形势出局了,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人征讨袁术的兴致。相反,没有了实力最强的曹操参与其中,他们心中反而是欢喜的,毕竟,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来分享最后的胜利嘛!至少,刘备、吕布都是这样想的,或许孙策也是,唯一不做此想的,怕是只有马超了。
马超认为,有利必有弊。曹操若是还在,他以朝廷的名义,大体上还能节制一下各路诸侯,毕竟曹操乃是代替天子出征的,是朝廷的代言人。可曹操这一撤军,谁还能压制得住局面?谁来统一调度?各路诸侯很快就会沦为一盘散沙的。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征讨袁术的事情,决不能就此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