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着船舷,完全顾不上五六级的海风,肠胃里翻江倒海,头晕的完全感觉不到身体的平衡。船的每一次晃动,对我都是新一次呕吐的开始。从前我虽然也出过几次海,但从没有离开海岸线五公里,以为可以很快适应海上的生活,可真的进入远海,才明白其中的挑战。
焕生比我好不了多少,但他上船后吐了两次,就倒进了船舱里,昏睡不醒。曹队显然早适应了海船的摇晃,在甲板上如履平地,神色如常。他开导我,像我这样一直趴着吐的,过两天就跟没事儿人一样了,倒是焕生这样上船闷头睡的,估计没一星期缓不过来。
我们搭乘的是一艘两千吨级的远洋科考船,听说刚刚执行过南极科考任务,回到母港没休整几天就被派来了。在船尾有个直升机的停机坪,那一天我们到了三亚,果然应了之前的担忧,海滩都没看着,坐上直升机就送来了科考船,而此时的科考船已经到了海南岛东南方向两百多海里的地方。
曹队见我和焕生都没适应船上的颠簸,也就没急着给我们介绍情况,整天和船长守在瞭望台上,商量着什么。船上的工作人员不少,但我并没有看到焕生说的陆炳林。
浑浑噩噩的睡了一晚,第二天海上艳阳高照,是最近少见的好天儿,我的晕船症也似乎瞬间消失了。来到甲板上,曹队叼着根烟,正和一个五十多岁,高高瘦瘦的大胡子聊着什么。
那个大胡子表情严峻,似乎没有在听曹队的絮叨,愣愣的望着天际线发呆。他的胡须浓密,完全没有修剪,脸颊黑红,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戴了顶农村下地时用的大草帽,几乎遮了半个脸,这样的穿戴,在海船上显得鹤立鸡群。
曹队见我过来,连忙起身和我打着招呼,并向身边的大胡子介绍到:“来的这位就是常爷了,我们局里的顾问,老朋友了,鄱阳湖和神农架的事儿,全是常爷的手笔。”
那大胡子一听曹队的话,僵硬的脸上浮出一丝笑容,也站起身,握住了我的手。
大胡子的手非常宽厚有力,手掌上老茧密布,更像是个庄稼汉。不等他开口,我笑着问了句:“您一定就是陆柄林陆教授了,幸会幸会。”
那大胡子顿时怔住了,诧异的望了望曹队,“怎么?常教授,我们从前见过吗?请原谅,这两年记性差得厉害。”
“老常,给你的卷宗里没提陆教授的事儿啊?您是越来越神了。”曹队挠了挠头,显然也没搞清我未卜先知的奥秘。
“陆教授,你还记得有位叫廖焕生的北理工教授吗?他是您的故人,陪我一起来的。”我笑着对陆柄林说。
“焕生来了?我们有几年没见了,看来这趟不会寂寞,可有功夫吵了。曹队你们聊,我去检查一下设备情况。”陆柄林苦笑两声,竟不再说话,扭头回船舱去了。
虽然焕生出发前就给我打了预防针儿,但我依旧无法接受陆教授那近乎于无理的我行我素,刚握完的手也悬在了半空中。
曹队看着尴尬的我,呵呵笑着说:“陆教授这人脾气是有点儿怪,但学问越大的人脾气也越大,不是吗?”
我白了曹队一眼,“老曹,你批评得对,看来我在队里是太平易近人了。”
“老常,我这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东星号事件三个多月毫无进展,嘴起了一圈儿泡,只有什么法子都试试了。”曹队递给我一支烟,胳膊倚在栏杆上,出神的望着平静的海面。
我把烟点上,站到曹队身边,“老曹,说说现在的情况吧,还有多少资料里没写的东西,这回看来你是把能用的资源都用上了。”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