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干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萧仲恭离开东京汴梁城不久,赵桓突然又想起来了救援太原城一事,于是他给种师道、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赵宋将领下圣旨,命令他们立即出兵去解救太原。
其实——
关于如何救援太原,前线的将领早有计划,那就是,刘鞈从平定军出发,王渊从辽州出发,解潜与折彦质从威胜军出发,张灏与折可求从汾州出发,四路军分别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向太原进军。
此事还是在种师道北上之前,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宋军将领跟赵宋朝廷定下来的计划。
如今,赵桓催促了,刘鞈、解潜、张灏等河北和河东前线的将领立即按照这个计划前去救援太原城。
对此,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种师道,竟然完全不知情。
——各路宋军的将领全都直接受赵宋朝廷的直接指挥,而赵宋朝廷也事事都管,这使得种师道这个宣抚使徒有其名。
种师道觉得这样不行,因此他给赵桓上书说:“宣抚司虽有节制之名,特文具耳,节制不专,恐误国事。”
赵桓接到种师道的奏章了之后,哪能不明白,种师道的意思是:朝廷既然什么都管,那还要我这个前线总指挥干什么?
见种师道埋怨朝廷什么都插手,把他给架空了,赵桓有些犹豫不决!
从思想上来说,赵桓也明白,得将指挥权下放给前线总指挥,他和一众宰执只要给前线总指挥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就可以了。
可赵桓又担心给种师道的权柄太重了。
要知道,河北和河东现在可是聚集着赵宋王朝的大部分人马,这种情况下,万一种师道带着这些人马去投大乾王朝,那赵宋王朝不就凉凉了?
犹豫再三,赵桓下了一道并不严厉的圣旨,要求各路军马都听从宣抚司的指挥。
然而,赵宋王朝的诸将,都想在赵桓这位新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为自己的仕途铺一铺路,而赵桓又很勤勉,对前线诸将的奏请全都给于积极的回应。
就这样,根本就没有人把种师道这个前线总指挥放在眼里,各军仍就直接受赵宋朝廷的直接指挥,甚至是接受赵桓这个皇帝的直接指挥。
如今赵桓严令各军立即出兵去解救太原城,前线的一众将领,不敢怠慢,他们也不说跟种师道这个前线总指挥商量一下,就分别组织出兵。
吴璘探得宋军又来救援太原城了,立即收缩兵力,诱敌深入,准备对宋军实施各个击破。
而第一支被吴璘盯上的宋军主力就是解潜部。
吴璘将一众乾将组织起来,说:“解潜自威胜军北上,必先趋南关,待他到后,我军则伪遁……”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吴璘的预料,解潜率领本部人马北上了之后,取道南关,想要通过这进入太原的必经之地直奔太原。
解潜此次解救太原城准备得十分充分。
——其军中带有大量的粮草,他准备运到太原城那里,支援粮草肯定短缺的太原城,甚至做好了长久据太原城作战的准备。
解潜派游骑去南关打探过后得知,南关这里只有少量的乾军将士守关。
于是,解潜亲率大军直取南关。
因为有吴璘事先下得命令,守南关的乾军将士见解潜部宋军到来,立即假装逃跑。
解潜没想到这是吴璘的诱敌深入之计,以为乾军真的遁逃了,因此派人回去将粮草全都运了过来,准备继续北上。
不久之后,解潜部押运着大量的粮食继续北上,结果被早已埋伏多时的乾军,突然冲出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进而阵脚大乱。
亲自指挥这一战的吴璘,见宋军这么轻易就被己方给打乱了,果断下令鸣鼓大进。
乾军三线同时出击,马军在前,步军在后,越战越勇。
而宋军越来越抵挡不住,最后全线崩溃,连解潜所在的中军都被乾军给击溃了,解潜身边最后仅剩下数十骑亲兵,保护着解潜从山间小道一路逃奔隆德府。
从此,解潜所部宋军的战斗力基本丧失。
吴璘留下一支军队打扫战场,随即迅速率军兵临威胜军城下,知威胜军张尧左不战而降。
解潜部宋军超过五万人马,是救援太原的三大主力军之一。
吴璘将解潜部击溃,影响很大。
——闻听宋军主力被击败,大量的亲宋民众(主要是河东地区的官吏豪绅),扶老携幼渡过黄河,前往中原,甚至是前往陕西。
与此同时,李存派赵立迎战邦阳的刘鞈。
如同勐虎出笼一般的赵立,将能使用上的手段全都给刘鞈使用上了,一战就将刘鞈部七万宋军给打得大溃而逃。
——要不是赵立还没拔掉河北三镇这三根钉子,不敢孤军深入,刘鞈部的主力恐怕也会荡然无存。
还在怀州的种师道得知解潜和刘鞈大败了一事之后,干着急,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各支军队根本就不听他的,他因此无法掌控全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建议上奏给赵桓,并指出节制不专之弊。
同时,种师道向赵桓指出朝廷部署的问题,也就是分路进兵,实际上就等于是孤军深入,因为分开后的各军之间缺乏协同,很容易被兵力并不多但机动能力非常强的乾军给集中全力各个击破。
种师道建议赵桓立即将各支宋军集中到怀州来,由他统一部署,然后从一个方向去救援太原城。
种师道还在给赵桓上的奏章中表示,若是朝廷采纳他的建议,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他必定亲自率领集结起来的宋军开赴前线,与乾军决一死战。
可种师道怎么也没想到,前线局势如此危急,也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后方赵宋王朝高层的政治斗争。
——就在前线战局最紧张的时候,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被赵桓一并罢免,还有原来支持种师道的许翰也被赵桓免去同知枢密院职务。接着,唐恪被赵桓升为少宰(在没有安排太宰的情况下,唐恪就是赵宋王朝唯一的宰相)、何栗被赵桓升为中书侍郎、陈过庭被赵桓升为尚书右丞、聂山被赵桓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赵宋王朝的高层几乎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
徐处仁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考中甲科进士,然后成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后来,徐处仁又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他代理开封府事时,裁断判决如流,狱中囚犯常空。之后进封户部尚书,继拜封中大夫、尚书右丞。
可以说,徐处仁是一步一步升到宰相的位置上的,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望。
在徐处仁当上宰相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徐处仁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可以说,赵宋王朝上下全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然而,徐处仁真当上宰相了之后,却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贡献出什么嘉谋良策。
因此,从赵桓往下,全都对徐处仁很失望。
而徐处仁是三月初当上的宰相,到他被赵桓免职,正好五个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干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五个月是赵宋王朝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政治,军事,外交,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赵宋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徐处仁虽然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却严重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睿智和政治远见,加上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一股脑的砸过来,将徐处仁彻底给搞蒙了。
这使得徐处仁对于事关赵宋王朝国运的一系列问题,要么处置得很不及时,要么就出现重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