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

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点

理是这个理,可这番话,杜云茹品着有些不对劲,就像是杜云萝并不信任侯府里的人手一样。... --

最快更新善终最新章节!

手一样。

杜云茹了解杜云萝的性格,她不是那等疑心重,又喜欢有事没事带着审视目光看人的人,按说不至于还未进门就先观望上了。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杜云茹以为,防人之心不可无,杜云萝这般考量也无可厚非。

这场婚礼办得热闹又风光,却也耗费了苗氏大量的心力,等陆桓陪着杜云瑛三朝回门之后,苗氏紧绷着的精神一松,一夜之间就病倒了。

水芙苑里忙成了一片。

苗氏需要休养,中馈就压在了夏安馨身上。

夏安馨是个新手,跟着苗氏学了几个月,却没有独自掌事过,苗氏怕廖氏虎视眈眈趁虚而入,干脆把沈长根家的拨给夏安馨去做帮手。

有沈长根家的帮忙,夏安馨的心落下来一大半,就算有管事婆子欺夏安馨年轻没经验,一抬头看到沈长根家的板着脸站在一旁,也不敢生事了。

一时倒也太平。

而府外,云栖请了媒婆去段氏跟前说亲,锦灵毕竟是杜云萝的丫鬟,段氏不能直接应下,使人来安华院里递了口信。

杜云萝自然是答应了,很快,大喜的日子就敲定了,选了十一月二十八,赶在腊月前完婚。

甄氏已经听杜云茹说过了,也没有格外吃惊,倒是莲福苑里,夏老太太特地问了起来。

“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云萝的婚事顶多拖到明年春夏,最要紧的时候缺了个锦灵……”夏老太太迟疑。

甄氏见屋里就剩下兰芝伺候,也就不避讳了,低声道:“老太太,这事儿我和云茹、云萝都商议过。既然看对了眼,早些办了也没什么不好的,锦灵是个机灵的,早些过去打点打点。”

夏老太太通透人,听了要“打点”也就明白过来了,颔首道:“这倒是,二房里的那位太太掌家有些年头了吧?想来根基是极稳固的。

你看我们府里,怀平媳妇病着,馨丫头打理打理是名正言顺的,可底下不还有几个刁的吗?

馨丫头可是老婆子的娘家人,又是暂时接手,这都有人兴事,云萝往后要掌家,遇到的麻烦一定更多。

能有个靠得住的提前去打点打点,倒是好事。”

甄氏和夏老太太想的一样。

主子是可以处置仆妇们,但越是世家,里头关系就越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没有摸清楚状况就贸然出手,肯定会惹来不少麻烦,可要是事事忍下,人人都当你好欺负了。

夏老太太摸着手中的玉扳指,沉吟:“既如此,缺的人手就要挑个仔细的,安华园的二等里头,可有得用的人手?

若是挑不出来,就从别处挑,府里这么多家生子,总能挑出个机灵晓事的。

早些寻了来,叫锦蕊、锦灵教上些日子,一定要派得上用场的才好。”

夏老太太絮絮吩咐着,一脸慎重:“这可是要紧事,等挑出来了,送来让我看看,对了,锦蕊性子辣,那就选个稳重些的,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才能压得住人。”

句句都是对杜云萝的关心,甄氏心里暖暖的,连连点头道:“老太太您放心,我晓得。”(未完待续。)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合鸣
合鸣
关于合鸣:一个被遗弃的小乞丐,一个被捡拾的女婴,共同经历苦难,最终在爱与坚持中绽放光彩。小尾的坚韧与小圆的才华,交织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患难真情。
飞梦舞轻歌
1951之大国重器
1951之大国重器
关于1951之大国重器:李子腾,意外穿越到了1951年抗鹰时期。刚开始因为身份不明被安排到了一个偏远的马上要关闭的子弹兵工厂。李子腾表示一点都不慌啥都没有那就从头开始。铜覆钢子弹107火箭炮步枪,大炮,导弹,青霉素,杂交水稻。等走上了钢铁洪流之路。李子腾的名言格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流云肥
水浒超凶凶
水浒超凶凶
关于水浒超凶凶:晁雄征穿越到北宋水浒传世界,成为晁家庄少庄主。他文武双全,与林冲卢俊义等为师兄弟,并且在官府的压迫下逼上梁山,通过他的先知先觉,结识了一帮好汉,同时将宋黑子踹的远远地。在他的带领和建议下,梁山拒不诏安,成为了一方势力,并且成功的抵抗了前来袭击的官兵。之后,他美人在怀,带领梁山的众兄弟树起替天行道大旗,抗击北怂,征战一方,对抗辽金,带领梁山众人改朝换代,为汉人挺直腰杆,创立新朝,东征
书山有路秦为静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关于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穿越异界的秦庚,初到之时便背上了调戏公主的罪名,皇室大怒、家族不庇,被发配穷乡僻壤,幸得召唤系统,从地球召唤玩家,从此逆天改命,争霸天下被召唤的玩家惊讶的发现,游戏中的数据竟然能够影响现实中的身体,于是,玩家们疯狂了......
淮阴小侯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志直面日军的飞机、重炮与坦克。淞沪战场,罗店的焦土见证他们的浴血坚守,阵地反复易手,每一寸土地都浸透鲜血;南京城外,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城墙,抵御日寇的疯狂进攻,哪怕伤亡惨重也绝不退缩。在这抗日风云中,
孙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