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东南招讨路总管宁玄崇,兼军行司都统制,以本职不变转任江宁行在留后,迁为权枢密知事,算是正式进入东堂(政事堂)西院(枢密院)的一小撮人臣顶端的资序。
这也是大势使然的正态,作为拥兵最盛,将星云集的沿海一路北伐军,东南招讨行司的兵马,几乎占了其中的一大半,这也让这位宁总管在前沿军行司,隐然拥有某种难以动摇的语话权。
但是既然上柱国亲自移镇前沿,那这种权力指挥结构,就要有所调整了,不能让臣下过于喧宾夺主,而影响了下一代国朝掌权人建功立业的风头
因此换了一个更适合发挥作用的职位,就在所难免了,比如调到江宁行在,留在上柱国身边参赞佐理军国机要的重任,舍君取谁呢。
当然,这事要做的顺理成章,又不至于产生国朝慢待元勋宿将,掳夺臣下功劳的口实和疑闻,必要的追赠封赏和抬格晋位,就势在必行了。
对于这个结果,从开始准备北伐之前,就早有所心理准备了,因此各种交割移送,早已梳理妥当,各种人员编排也是有条不紊。
不过他在临行前,还是有颇多事务交代的。一一拜别和送走那些,各种心情和态度的同僚部旧启程之后。
随他一起上路的亲信兼掌书记,却忍不住说起进来一个风头正健的人物。
很难想像,最近军行司下了一系列形同打压和抑制的命令,就是出这位使君的推动和使力。
“使君如此作为,只怕日后知晓实情,或许有所心结的。”
这名亲信,有些担忧道。
“且无所谓了,不过是些许小事。”
正当壮年的宁总管阔面长须,笑起来自有年长男子的气韵风范。
“毕竟是蕙仙看中的人物,我自当相信她的眼光和判断。”
说到这里的时候,宁总管却是露出某种怀念和优容的表情
“就算暂离军前,也要有所周全和善后的。。”
这种从容和自信,连带这名掌书记,都不由被感染了,某种由衷的羡慕和敬仰。
要知道虽然常年天各一方,但是无论有过多少枕边人,这位宁使君和正室陈夫人的感情,却是弥久而坚,当年更是一段政治联姻下的传奇佳话,连大内和幕府,都被惊动了。
“不出意外的话,接替军行司中次席的,将会是蔡候合甫公,或是与之亲重的人物,”
宁总管很快收回思绪,继续道。
“这样的话,他在军前的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不过,好歹是新军,哪怕是最后一位的资序,多少也是代表朝廷整军的成效和颜面。”
这位掌书记略有些困惑道
“就算之前有所因果,但合甫公不一定会放下身段去,格外针对一个小小兵马使把,”
“身为参知政事,位列东堂,说不上日理万机,也亢务繁忙,”
宁总管点点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掌书记。
“哪有那么多闲情逸兴,给朝廷的全盘大计,额外增加那么些许变数。”
“但是真要毫无避嫌的撞上了,也不能确保就这么毫无芥蒂的按过去。”
“毕竟,这位蔡世候平生,可素来不是以足够宽宏大量著称的。”
“最起码,我也不能保证军中那些旧日部属中”
“就没有几个,因为看不清形势,而试图投献上位所好的存在。”
“就算我有心,也未必能约束得了军前的自行其是。。”
“故而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和由头,脱手惩放出去,”
“既然远离纷争搅扰的折中要害,再有人不顾脸皮的穷追猛打一只被惩放自流的部伍,就未免落下了下乘和行迹,”
“他也不是没有其他根底,军中自有人出来分晓和力争一番,”
“这样,我就算到了江宁行在,也有理由在庭前说话了。”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位生事和寻机的能耐,”
“对别人来说或许形同贬斥,但对这位来说,却未尝不是机缘和运气。”
宁总管有些高深莫测的道,他自然还有意犹未尽,却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当初只是机缘巧合布下的一招闲手,却未想变成了挑动中盘走势的一出奇兵。他倒是有些期待接下来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