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
也有人赶紧转移话题道。
“就算是北府军在世,也要看是握持在谁人的手中啊。”
。。。。。。。。
又一次入驻在半梅苑,却感觉又有更多的变化了,这里已经变成专门为接待外藩使者,和国朝重臣临时下榻的国宾馆的一部分了。
因此,原本里面随处可见的梅树和假山、湖石、亭台和径流,被大片来自岭外的时令花卉和兰草所取代了不少,又在浓重江南风韵的楼阁水榭之间,增加了许多广式的空架回廊和角亭、塔楼。
其中甚至还新建了一座黄陶釉面八面卷角响铃的七重宝塔,
到处是重新粉刷过的白墙黑瓦和漆彩斗拱飞檐,散发出一种新鲜木材混杂着生灰与大漆的气息。
虽然隔了大半个城的距离,但从这里远远的望过去,还可以看见内城的石头城头边沿上,隐约所透露出来肬殿的绿脊黑瓦和琉璃顶子。
最快更新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
众多的车马上箱笼被装卸下来之后,就露出了被压在下面的另一些特殊的货物,各种成捆装袋的武器和弹药,而车辆本身也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结构和夹层,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连接起来当作掩体使用呢
此外,虽然处以朝廷的例制,被允许进入江宁城的亲随扈从员额有限,但是另外负责帮运行装和牵挽车马的夫役、杂佐人员显然就不在此限了,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故而,相比摆在明面上强调外观形象的卫士之属,这些同行杂役其实大多数都是由军中专门挑选出来,在外形上貌不起眼或是长相普通的老兵充任的;只要在用这些额外带进来的弹药器械武装起来,就马上可以拉出一只现成的有生战力来。
以某种被迫害妄想症的立场和最坏打算的动机,防范于未然的确保我在城中的护卫力量对比,不至于过于差距悬殊而落入下风了。
因此,这么多送聘的车马和装载的行装就得以派上用场了,而成为名面上最好的掩护手段了;
一旦安顿下来之后在最终佳期来临之前,就是各种迎来送往的应酬勾当,比如那些一贯亲善往来的关系户和故旧渊源,都派人上门来投贴至贺或是问候一声,然后一一的按照各自身份地位和亲疏远近进行回礼和交通;
甚至就连本地地位最高的武官之首,已经官拜枢密而多少需要有所避嫌的宁总管,也派来了他的家将副头领兼城左街使宁武义,以询问仪仗安排和街面事宜的公事理由,表示了某种重视和交换口风的态度。
当夜就下了一场瓢泼大雨,而让赝本蒸腾日上的暑热顿时被浇灭了不少,也让整个江宁城郭笼罩在了蒙蒙一片的水幕当中,但这丝毫不能影响那些风雨无阻的派出家人和差遣亲随,前来投贴送礼道喜,顺便混个脸熟和名头的各色头面人物和滞留在江宁当地的文武官属。
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名义上以刺史、太守、主簿、知事、签知等等,挂职在淮镇名下而只享受职级俸禄和待遇的寄禄官;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畏惧北地环境艰苦凶险,而盘桓在当地不敢或是不肯赴任的杂佐官员,其中好些职位还是花钱买来的所谓“输栗官”;但无论如何从名分上的都算是我的“下属”,因此这次多少也凑了分子随礼过来,只求能在门房留下一个XX的名讳而已。
而他们如此做派和营钻的目的则是更多是有求于人,或是寄希望于大婚之后所带来的新变局,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和机会而已;这样也多少让人可以稍稍有些安心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大都是对朝堂局势和动态最是敏感不过,而擅长看风向而趋利避害的朝野政治生物,也是一定程度上整体环境的风向标。
最后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豪商大贾乃至城中的行会首脑,都以各种名目集体过来送贺,乃至对我部属进行沟通(毕竟其中亦有江宁-润州的旧籍人士),以求获得一个可以攀交的名目和理由,显然是早早就看上了淮镇在北地所代表的各种资源和渠道,而苦无疏通和结交的门路了。
不过,他们前来拜揭和求见的时候,多少也流露出了某种口风和传言:说事朝中有人籍此提案,将淮北道节度留后,就此升格为淮北道都督,以照国朝旧例分置一道军民诸事。
原本驻留在当地的奏进使谢徽言随朝廷去了广府之后,代表淮镇在这里公文投送转接和交际往来的负责人,就换成级别更低一些的奏书丞朱胜非;这位也是当年讲谈社找回来的老人兼学弟,家里是破落小商人的出身,乃是个外表腼腆和善的小胖青年。
他这次也带来和引见了幕府派遣的礼仪使和礼仪官,来自宫内省的中使魏辽和来自宗正寺的主簿梁志贤;负责和我身边的属僚人等通报和交涉,几日后迎娶诸事的具体路线、流程,场所和仪卫安排,等等步骤和细节上的问题。
于是,我反而落得清闲下来,因为这是一个逐节逐条往复谈判和计较的过程,主要是在各个环节的主导权和各自人员所占的比例上;
而国朝方面格外要求的重头戏,主要还是安排在街道上巡游过程,以彰显国朝的体面和尊荣,以及相应的威风和气派;反而是在抵达石头城行在之后的具体成礼和祭告仪式,就可以相对简略一些,以体谅具体人等的辛苦和劳累。
整个流程的大多数环节自有人奔走操持期间,而不用我格外劳心费神,而只需要骑在马上扮演,在最后环节我也只要临阵磨枪的,演练几个参拜的仪式和动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