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明说到这里,沉吟片刻,斟酌言辞。
“三叔了解,现在除了自己开荒,官田已经没有多少人种。”
秦老三接过秦浩明的话说道。
大明民田税轻,而民田绝大多数为地主官僚所兼并占有,所以于大地主有利。而官田税重,则于佃种官田的农民不利。
“您看可否这样,三叔来安排,四六分成。左右是费些劳力而已,于双方都有利。”
秦老三倒是实诚,没有按照现实的传统三七开,看见秦浩明说道投献就没有下文,以为秀才公脸薄,不屑言利,主动加了一成给对方。
“不,三叔误会。小侄是想不要银两,能否以谷物代替,何况80亩税赋也没有多少银两。”
秦浩明急忙开口分辨。
英宗正统元年规定:全国税粮实行折银缴纳,粮四石折银一两解京,称为金花银,以为永例,开始了田赋以银缴纳的变革。
“贤侄切莫小瞧这些税赋银两呢,这里面门道可多了,为叔给您略说一二。”
秦老三既然存了结交之心,怕秦浩明年少,不懂其中关节之处,自然是知无不言。
明代仕宦和缙绅之家享有免役特权,无优免特权的地主和农民常将自己的田地寄在这些人家的名下,以逃避赋役,称“诡寄”。
一些大地主还将田产零星分附于亲邻、佃仆等户名下,以逃避差徭,称“花分”。
将田产请托缙绅冒认他们名下,以减轻赋役,称“投献”。
……
现在的秦浩明就属于缙绅,按秦老三的说法,找些关系上下打点一番,里里外外可以把粮赋优免几近三倍。
秦浩明听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他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脑海里盘旋的却是崇祯在最后一次召见阁臣时悲叹: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最后崇祯帝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社稷亡,君王死”。
当然,崇祯待大臣不薄秦浩明相信或许有些疑义,毕竟这位老兄也不是省油的灯。
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
另外还撤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而且这被撤掉的十四位,还都是正经八百的兵部尚书,仅仅只加兵部尚书衔的还没计算在内。
这十四人里,其中有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
刑部尚书,前后撤换了十七人。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
可以说崇祯和朝臣早已经离心离德,但是大明王朝真的对文人不薄啊!
自己只是一个生员,连官员都不是,却可以享受如此待遇。那么举人、进士、朝中衮衮诸公,又将如何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文人和官僚阶级,垄断了社会财富,导致底层老百姓赤贫,国家财政赤字。
所以说,是他们联手将明朝汉人的江山送给了开历史倒车的鞑子。
这种行为无疑是直接断送了明朝的江山,说什么藏富于民,但是却把财富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贤侄,贤侄……不行就算了。”
秦老三看见秀才公听了自己的话,仿佛失神落魄般,以为年轻士子多半看不惯此等丑恶现象,等年纪大了,自然会明白生活的不易。
“不好意思,刚刚走神了。”
秦浩明朝秦甲长歉然一笑,“非常感谢三叔的指点,浩明受教。具体的事情你和小云谈就好,告辞!”
大明已经烂到骨髓,自己没有必要矫情。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这样也不错,修修补补不如打破重建。只是大明有点悲哀,优待天下士子文人,却遭到他们的抛弃!
————
感谢阿杰阿轩阿心的打赏,不胜感激!感谢书友们的大力支持,晚六点前还有一章。故土难离敬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