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者道途

第80章 儒道亚圣

最快更新偃者道途最新章节!

“烈鬃帝尊和阳无极并未真正进入圣京,这一手未必能够除掉他们,但绝对够喝一壶。”

“不过,我原本也不是针对这等大能,只要能够限制住妖族,武道宗门和儒门三方的元婴高手们,就已经足以控制局面。”

“以大乾之广阔,纵使元神境大能所向无敌,也无法尽数管理,还是得依靠麾下那些强者高手,甚至结丹之境的大武师,大妖们,如若消耗了这些有生力量,便是他们将来幡然醒悟,短时间内也无能为力。”

李尘盘算之中,那些陷入阵中的元婴高手们果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他们都以为这是对手所布的陷阱,正等着自己自投罗网。

但很快就有聪明之人察觉不对,因为他们分明见得,敌人似乎比自己还要更加凌乱。

“大家稍安勿躁,那些妖神和天兵天将没有攻击我们,且先从民居那边潜过去……”

“圣京主街都是生路,我们去拿下九门提督与禁宫守卫!”

如今的局面,反倒对地处圣京的儒门高手们更为有利,因为他们的先祖曾经是大乾礼制的建设者,共同参与了这一圣灵大阵的构建。

他们更加清楚这一大阵发动之后的形势,也知道要如何避其锋芒,巧妙利用这边的环境。

双方很快就在圣京之内爆发了剧烈的争斗,但是很快,武者与妖族数量远胜于儒门弟子的优势又显现出来。

自古以来,大乾儒道都是诗书传家,世家豪门的专属,此方地界的文道和儒法,并非寻常识文断字便可习得,它还需要祖先庇荫,功德传世。

许多商贾,罪人,乃至以工匠贱业者的后代都无法获得文位。

他们或也可以效法野人,同样通读文章经义,自有所成,但却绝对无法通过大乾科举这一关,没有文位与相应的文道气运,那便只有自行跨越过秀才举人和进士之间的阶级,一跃成为大儒。

李尘没有参加科举,本身也是外道门徒,偃道大师,走的便是这条道路。

然而,世间又能有多少个李尘?古往今来,几乎没有几人选择这条道路,而是乖乖修习武道,投笔从戎,那样或许还能谋取出身和地位,乃至于军功封侯,庇荫子孙。

花费数代人的时间,慢慢通过联姻,拜师等手段融入大乾儒道,这才能够获得其认可。

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阶级固化的问题,也是大乾以文统武的必要基础,若非文道清贵,儒者高尚,又怎么能驾驭得了武人?

这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人为造就出一个清贵的群体,处在金字塔顶层,方便统御下民。

它比寻常世家豪强统治之法更为高明的就是,还有一定的流通性。

然而这一天,正面的冲突爆发,依旧把许多隐患和冲突显露无遗。

“啊!”

大阵之中,一名天武门的大武师狼突豕窜,飚射至一名儒者的面前,那儒者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其一掌拍在脑门上,当场七窍流血,暴毙而亡。

那儒者的亲友痛叫:“庆文兄!”

“大胆狂徒,你竟敢逞武行凶,其罪当诛!”

&... --

最快更新偃者道途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京城剑府
京城剑府
关于京城剑府:传统武侠京城之中有一剑府屹立两朝,风云之中且看世事变迁,汹涌浪潮唯我剑府不倒。可惜当代掌门伤痛缠身,下任掌门肆意纨绔。北地武首究竟何去何从
邪龙乔治
让你下山复仇,你让师姐又爱又恨!
让你下山复仇,你让师姐又爱又恨!
关于让你下山复仇,你让师姐又爱又恨!:十年前,父母相继被害,陈澈也遭遇追杀,身中剧毒。千钧一发之际,掉落悬崖,被隐士高人太玄而救,收为关门弟子。十年后,陈澈成为世间唯一全能术师,下山复仇。临行前,师父嘱托他照顾好六个倾国倾城的师姐和风华绝代的师娘。师娘武青葵:身份神秘,艳压天下。大师姐谢晚凝:术法大师,行踪成谜。二师姐唐玉娥:武道至尊,大夏军神。三师姐李清颜:绝世神医,天才教授。四师姐宋今禾:奇门
活血37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郭默,人如其名,不善言辞,沉默寡言,标准的零零后。毫无新意的重生,而且是重生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射雕世界,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自己最喜欢的男主角郭靖的弟弟。对剧情的熟悉,是自己最大的依仗,是要继续前世的风格,依旧默默无闻,还是努力抗争,不辜负老天给这重生的机会呢?面对尔虞我诈的江湖,面对弱肉强食的社会,大漠放马,阴谋诡计,血腥厮杀,绝世功法,红颜美酒,真的能如他所愿吗?还是要做一个全新的郭默,默的与...
徒己
水墨下的江湖
水墨下的江湖
关于水墨下的江湖:天姿平平的江淮意外加入合欢总,结识许晚禾以后开启了新的征途,随着境界不断攀升的江淮,似乎发现总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他前进。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在最后登顶神皇的那一刻,明白了真相。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江淮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斩断时间长河,从新回到过去,留下一个能改变未来的节点,弥补回曾经的遗憾……
风格的规定
从见到仙人开始
从见到仙人开始
关于从见到仙人开始:我有一颗凡心,上寻三十三天,下访九幽之地,欲寻无敌之道。……平静的村子突遭恶匪袭击,陈恪大难不死,去县衙告状,县令不敢去管。陈恪进京告状,才发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抢掠屠村,而是针对修行者的屠灭行动&he
雨听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