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好几个角色,这些角色或许不太鲜活,但最起码已经把人物形象给树立了起来。
萧峰的豪情盖世,段誉的文雅痴情,马夫人的阴狠毒辣,段正淳的多情风流,慕容复的小肚鸡肠,虚竹的憨头憨脑,以及阿紫的狠辣,逍遥三老的恩怨情仇,甚至慕容复的几个家臣的形象都有所凸显,四大恶人的形象也能被读者记住。
写小说,最难的就是将人物写活,因此很多写作功力不到的作家,都会在书中极力减少角色的数目,人物越多,这书就越难写,而这一次郭大路竟然在一部书里分成三条线,这种写法很少人能驾驭得住。
这部书在连载的时候,大家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一开始以为段誉是主角,结果萧峰忽然从半路杀出,正顺着萧峰这条线看的正爽,忽然又出现了一个虚竹,这写作的重心一变再变,搞的读者们目不暇接,都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主角了。
这种写法极为新奇,也就评书话本上有曾经有过这样的叙述手法,如今大部分的武侠小说都不会以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因为实在很难驾驭。
不过这部《天龙八部》中的硬伤实在太多,郭大路在发表之时进行了很大篇幅的修改,在原版中,萧峰误杀阿朱,杀的莫名其妙,以萧峰的精明,怎么可能会相信段正淳是当初杀他全家的带头大哥?
段正淳最多也就五十来岁,而雁门关事件发生的时候,萧峰才刚刚出生没多久,那时候的段正淳也就十七八岁,如何能成为带头大哥?他大理段氏再牛逼,也不会用一个毛头小子当带头大哥来伏击萧远山夫妻。
所以萧峰杀阿朱,杀的稀奇古怪,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转折实在太硬。
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在雁门关伏击萧远山,也是伏击的莫名其妙,原版中的诱因,是听说契丹人要谋取少林功夫,因此少林方丈才会领着一帮武林人士伏击萧远山夫妇,可这本身就是傻逼行为,区区武林秘籍要是能关系国运的话,大宋早就把辽国灭国无数次了!
如果少林功夫真有这么重要的,那么大宋也不会这么被辽国欺负了。
这且不说,就说伏击的本身,无论是谁,在精心策划杀人的时候,只要不是蠢货,肯定就会对被杀的对象做一番细致的调查,确定身份之后才会进行击杀,如果发现不对,不可能贸然动手。
当时雁门关伏击的时候,就只有萧远山夫妇两人,最多也就几个下人陪同,这样的人一看就跟慕容博传来的情报不符,只要是脑子稍微清楚点的人,都会暂时停止行动。
所以这个雁门关的伏击,本身就显得极其幼稚,根本就不成立。
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慕容博的“奸计”,书里面说,慕容博特意家传消息,就希望玄慈等人杀了辽国中人,就此引发宋辽大战,他们慕容世家才好坐收渔利,趁机恢复大燕国。
可是就特么杀了区区萧远山夫妇就能引起宋辽大战?萧远山夫妇到底在辽国有多尊崇,他们死了才会引发宋辽之争?萧远山当时在辽国,了不起也只是一个出名点的武夫,他们夫妇身死,对整个辽国来说,根本就无足轻重,基本上没谁会关心,别说引发宋辽大战了,根本就不能为辽国高层所知。
如果伏击萧远山夫妇也算的上是慕容博实施的“奸计”的话,那么这个慕容博的智商恐怕也就只能是窝在少林寺里自己找罪受了。一个有帝王之志的人,竟然窝在一座庙里偷看所谓的武学秘籍,就这格局,当一个县令都不配。
普天下从未有一个将重心放在功夫上的帝王,帝王着眼的是天下,而不是狗屁功夫,要是功夫高都能建国称帝的话,那么达摩、张三丰这些人早就当皇帝了。所以,书中慕容博这种幼稚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像这样的硬伤,《天龙八部》的原版里还有很多,因此郭大路对这部书根本难以忍受,出书的时候,只能在保留大致框架的情况下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不然他自己看着都难受。
这里面不符合逻辑,不符合智商的情节实在是太多,很多地方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被郭大路修改之后,几乎把有关雁门关与萧峰父子的故事整体进行了再创作,使之逻辑通顺,智商在线。
至于段誉与虚竹的戏份倒是用不着修改,这两人在书里的经历虽然处处透着因果玄虚的味道,但最起码在整体逻辑上没有什么硬伤。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郭大路修改了好几次,这才同意江东流出版实体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