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姑娘们穿在身上,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其精湛、纤巧、别致,足以堪称绝佳的艺术品,充分显示着花腰傣高超的编织技艺和审美水平。
当然了,这些服饰,是花腰姑娘最隆重的礼服,只有节日和她们认为喜庆的日子才会盛妆打扮,华丽出行。平常日子,她们有自己的日常服装,没那么华丽妖娆的着装打扮。
这个时期,分布在嘎洒、莫沙这些花腰傣主要聚居区依然原汁原味,还没经过充分花腰傣民族文化大开发的洗礼,可没有那么多地方供游客居住。
祁景焘一次性就要带一千五六百号师生去花腰傣村寨体验生活,就不得不考虑那些村寨的接待能力了。因此,他提前三天就派出先遣队,陪同提前请假的花腰姑娘蒋筱蔷回村寨做准备工作。
当祁景焘带领一千多号师生,分别乘坐七十多辆由各式大巴、中巴、货车、越野车组成的车队出发的时候,那个场面蔚为壮观。
从滇中市区到新平县城的道路还马马虎虎,走的是213国道,翻过最为险要的峨县的化念大山,经过一个叫做大开门河谷岔口,途经新平县新修成的一级公路,抵达新平县城不过两个多小时。
但是,从新平县城到嘎洒乡,蒋筱蔷家那个村寨,还有90多公里的县道要走。这条沿着山谷修建的县道,按照塔区标准来检验的话,只能称得上是乡村机耕路,勉强能容纳两辆大车交错通行。
幸好,这一路上自然风光秀丽,层层梯田,大片的甘蔗园,饱满的稻谷,金黄的玉米地,绿绿的芭蕉,偶尔现身路边的木瓜树,总是令人赏心悦目。
没有写错,这是哀牢山区红河谷的真实写照。哪怕外界已经是冬季,但是,在这个亚热带大山谷中行车,立体山谷气候依然能让旅行者嗅到瓜果蔬菜的芳香,四季在这条大山谷里发生了错乱,无法区分四季更替变化。
美景让蹒跚通行的车队显得从容,一路上新奇的风景令第一次来到红河峡谷的师生们心情愉快,欢呼雀跃之情溢于车厢,时间似乎也过得很快。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七十多辆车浩浩荡荡来到这里的时候,热情好客的花腰傣村民对于他们的到来那是热烈欢迎,倾心接待。
这顿中餐、晚餐一块解决的露天长街大宴,热情的村民为他们准备的主菜是当地有名的黄牛汤锅。
红河峡谷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牛肉汤锅原本是马帮补充能量的食物,清汤熬煮的黄牛肉和牛杂,再沾点当地土产香料做成的蘸水,吃起来唇齿留香。
佐餐的辅食就多姿多样了,有些特色菜令生活在滇中农村的师生们都踌躇万分,欲吃还休。比如那道炸竹虫,那是从野生竹子里面找到的竹虫炸制的食品,非常干香酥脆,富含蛋白。咋一看到这道美食,却不是什么人都能愉快地吃下去嘀,那需要勇气和毅力。
哀牢山区盛产各种野菜,许多品种甚至是只有当地才出产的特产,花腰风味的菜式自然有傣味的酸辣风味,开胃又祛湿气,吃起来非常可口。
各种野菜制造的菜品,让师生们胃口大开。还有村寨自制的腊肉和腌肉,咸香又有嚼劲,美味不可挡。
封闭的环境使“花腰傣”完整地保存了傣族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纹身、服饰等原生型傣族文化。
在村寨里吃长街宴,那绝对是全村同乐,村寨里那些老人家身着自己的民族服饰陪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她们在身上刺青,把牙齿染黑。当然,也有年轻妖娆的花腰妹子给师生们展示美好的一面,不至于太过惊讶。这些新奇的民族特征,让师生们恍然仿佛是穿越另一个时空。
全体师生吃饱喝足后,在各村寨长老和村干部的协调下,被分散居住在周边五个花腰傣寨子,三三两两地在村民家里分散留宿,深入体验花腰傣的家庭日常生活和劳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