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绝新汉朝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闻代思,陈氏闲事

最快更新冠绝新汉朝最新章节!

听得陈止透露了计划,苏辽便没什么好说的了,更重要的是,他从这番话中听出了弦外之意——

自家主公显然打算在幽州长期待下去。

一个正常的刺史任期,也就是四到六年,哪能赶得上选出来的孩子成年?这些被挑选出来为学的,想要学有所成,少说也得五到十年,要是陈止到了任期便走,怕是要尽数错过了。

即便算上征北将军这个职位,那也说不过去。征北将军更加侧重于兵家事,对于民政之事的干涉力度,其实很有限。

另一方面,这话也从侧面体现了陈止对天下局势的判断——

天下将持续很长时间的动荡,甚至伤及朝廷的根本。

否则的话,陈止何必布置这样一个后手?

将近十年的成才周期,以及足够充沛的为学之人,无疑是为了更长周期的割据和扩张在做准备。

事实上,这四年以来,陈止就没放松对教化之事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在几个主要的郡和县中都兴建了官学,对于求学之人给予诸多便利,目前陆陆续续的有些学子出师,通过文举,投入到了幽州的建设中。

见苏辽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陈止掀过这个话题,又问:“这民间的风气倡导如何了?”

这其实是在问,举子讲学对百姓的舆论导向,进行的怎么样了。

面对苏辽,不用包装,陈止无需像与卢志等人交谈时那样,还要有一番遮掩和说辞。

苏辽回答的也干脆利索:“百姓平日少有寻乐之处,既有举子宣讲,多数会过去旁听,以之为乐,将很多事当做是传奇话本来听,事后更多有讨论。”

“这是个好现象。”陈止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控制幽州的舆论环境。

任何形式的宣讲,都是强加自己的思考给旁人,当后者习惯了这种吸收信息的形式之后,就会逐步丧失思考能力,按宣讲之人的思考逻辑进行判断。

这种事,在后世就被称之为洗脑。

事实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被外界信息洗脑,不过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被洗罢了。

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但零零散散的信息、不成体系的片段,却考验着一个人的分析和整理能力,这时候,许多便利的搜索工具出现了,于是很多人就习惯了搜索。

搜索得到的信息,往往带有结论,于是很多人就成为了搜索的傀儡,看起来得到了结论,其实没有思考,却认为自己得到了知识,但这个知识并不能长久,几天之后就会被更多崭新的信息覆盖,因为这并不是自身感悟,留不住。

陈止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用高人力和高成本,来尽量实现类似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军统财神爷
军统财神爷
关于军统财神爷:特战精英何忠良穿越抗战时代,觉醒任务系统,入职军统行动队,靠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杀敌锄奸,得到的大量缴获被他用来支援红党,或者拉拢军统内重要人物,慢慢成长为手眼通天的军统巨擘。什么?又泄密了?管我什么事?这么些年,情报处的门槛我都没见过几次!戴笠:军统谁都可能是红党,但何忠良肯定不是。其他人:何忠良不是红党!他给的太多了!鬼子:何忠良这家伙,一个人抓了我们一大半的潜伏间谍。红党:何忠
黎明之火
白话三国志
白话三国志
关于白话三国志: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将为你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生动再现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本书以陈寿原着为蓝本,精心雕琢,摒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表述,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到魏、蜀、吴三国的鼎立纷争,再到最终的三家归晋,书中详细描绘了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一代
诗韵拾梦人
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
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
关于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时间流转,物换星移,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活了多少年,好像时间对他没有任何意义,时间的流逝,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就好像,他不属于过去,不属于未来,或许不属于这片时空...此时此刻,他不知自己身在何夕,在他的周围,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一间茅草屋坐落于这一片荒地之上,他觉得茅草屋太简陋,便随手一挥,出现一座与此处格格不入的四合院...他背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
十一月言意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关于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沈燃是个暴君。在位八年横征暴敛,亲小人远君子,最后众叛亲离,被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女人用迷药药倒,受尽折磨后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一个人没放弃他,那样一个身材纤细的弱女子,竟然冒着天大的风险为他收尸,可他对她分明没有半点好。重生之前,沈燃什么都不在乎,只觉得天下人皆负他,所以他拿天下人性命做游戏。重生之后,他心里只装了一个她。
谢云衣
曹操的痞军师
曹操的痞军师
关于曹操的痞军师:建安十二年,曹操谋主郭奉孝病逝,享年三十七岁。后世之人惋惜之余,不免疑惑于这位英年早逝的鬼才留给曹操的遗策。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挽歌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