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中国的佛家文化,从它诞生的哪一天开始,就已经深深的打下了……,儒家的烙印!
也就是说,中国的佛家文化,其... --
最快更新白袍小武僧最新章节!
文化,其实与原始印度的佛家文化,已经稍稍的有所不同了,变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佛家文化,而按照历代佛家大师的话语来说,就叫做——大成佛法!
其实佛法就是佛法,愣分什么大成、小成,根本就一点儿意义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佛祖分的,而是后人为了包装的更好看,而傻乎乎的有意而为。
不是说大成就很高,小成就很低,根本就没有这种事儿,老老实实的修行,同样是都可以造出那条,属于自己的小船的。
之所以说大成佛法,就是中国特色的佛法,深深的印有儒家烙印,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因为现在所有最早的佛家经典,全都是古代的读书人,和佛家的高僧一起翻译完成的。
因此,除了一些音译的词汇,和一些单独创造出的词汇外,基本上翻译之后的佛家经典,在字里行间之中,无不是透着儒道两家的味道,尤其是儒家,毕竟古代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儒家门徒,有些观念那是刻到了骨子里面的,根本就不可能轻易的抹去。
所以,好好学习过儒家的思想,再大概看过两位道祖的经典之后,只要搞懂了那些音译词汇的意思,以及独创词汇的意思,其实佛家的经典,还是很容易就能看明白的。
不是看懂,更不是融会贯通,仅仅只是看明白而已,可千万不要搞错了概念,以为佛家的经典不过如此而已。
如果排除了一些佛祖的经历,以及他的讲道,佛家经典之中的内容,可以说是要多神秘,那就有多神秘;要多难懂,那就有多难懂!
也不知道古代的读书人,到底都是什么毛病,把一本本的佛经,全都写的跟神话故事一样,动不动就是佛祖一讲道,各路的神仙老祖便统统都来了,而且问的问题,那是一个比一个高深,完全就和普通人,没啥太大的关系一样。
因此,在观看佛经的时候,便总会不由自主的发出,“这他妈是啥意思呀?”,“这他娘也太夸张了吧?”,“靠!你还真敢胡翻译呀?”,“不可能,这明显就是胡说八道嘛。”……,等等诸如此类的悲催感叹,毕竟是无法理解嘛,当然也就是读书的时候,最苦哔的事情。
所以,佛家成体系的经论,虽然几乎各个都是宝库,也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但是,却真心是极度的难懂,也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融汇贯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必须要看小经小典的主要原因,毕竟篇幅比较小,好好的努力努力,就一定是可以融汇贯通的。
当然,如果有厉害的,上来就看《法华》、《华严》……,这一类的超级大经,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人的资质不同,说不准一看这些大经,反而还会有所得呢。
这不是嘲讽,真有人看小经不得,而偏偏就是看大经,一下子就有所得了,这跟人的资质和机缘有关,像儒盗这种资质差、脸皮厚,却有一股子痴劲儿的家伙,就只能是很悲催的从小经入门,慢慢修行厉害了之后,再去重新研读那些大经大论。
就这,砸开了十几座佛家的宝库,找到了自己要找的重要图纸之后,便立马就不敢再往下砸了,毕竟看那些大经大论真心是很累、很累,也非常的耗费时间。
因此,佛家确实就是一个,高到了无边的庞然大物,如果真的彻悟了所有的佛经,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彻悟所有佛经的二十分之一,或是五十分之一吧,甚至一百分之一,就已经能将自己的小船,给造的稍微大一些,也更加的漂亮一些啦。
总之,一定要先把小船造出来才行,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这件事情更加的重要。
不把自己的小船先造出来,就妄图直接一步登天,造出可以媲美佛祖智慧的通天宝船出来,在道理上来讲,虽然是可以说的通,“恒沙诸佛体皆同”这句话,也没有一点儿错误。
但是,人的资质和机缘是不同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阿罗汉、菩萨、佛陀的不同果位了。
所以,小船是一定可以造出来的,毕竟像寻图大盗这种,资质很垃圾,品性也很不好,机缘还不咋样,为人又一点儿都不着调的笨蛋,都能把自己的小破船给造出来,其他人稍微努力一下,就是一定可以造出那条,能让自己在红尘苦海之上航行,更加轻松快乐的宝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