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在朝议结束之后,等沈墨拿着圣旨走出了朝堂。金殿中的大臣向外走的时候,却一个个不住的交换着眼色。
沈墨这次的打击让他们猝不及防,所以他们势不如人的情况下,以他们一贯的德性,又开始想着如何算计沈墨了。
于是在朝议结束后,这些人分门别类按照各自的派系和师承凑到一起,开始琢磨今天这件事。
……
次日沈墨就拿着圣旨从临安返回通州,准备进行他第一步变革军制的计划。
沈墨首先选定的目标,就是跟他比邻而居的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都在长江以北,两个地方就像是肩并肩的一对儿兄弟。
只不过在沈墨的淮南东路,早在他到达那里之前,就有扬州高邮这样的鱼米之乡。而淮南西路则是山脉高耸,河流纵横,所以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都比淮南东路差了不少。
等到沈墨入主通州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更是天差地别。所以沈墨也将这个离他最近的地方,确定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
在这之后,沈墨就开始着手布置这次行动。
淮南西路是军事改制的第一步,这个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就看这第一步走的如何。所以沈墨对此极为重视,准备亲自到淮南西路那里推进军队改制。
于是在这之前,沈墨给他所有准备带到淮南西路的人,做了一次突击培训。
今天就是如此,眼看着部队正在积极准备出发,沈墨在崇明岛上的总参谋部里,召集了这次参加行动的所有人员。
……
天气渐渐炎热,窗外的阳光被蓝色的薄棉布窗帘挡住。会议室的门开着,一股穿堂风让屋里的人觉得分外凉爽。
在这间会议室里,沈墨站在最前面的讲台上讲课。下面的人像是小学生一样,各自拿着本子在做记录。
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沈墨手下的新一代将领,他们就是沈墨要带到淮南西路的班底。
之所以沈墨要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对他们做培训,就是因为在沈墨亲手把淮南东路梳理好之后,这些人就要奔赴大宋各地。他们要把每一路军兵,都用老师的方法梳理整顿好。
毕竟大宋天下这么大,沈墨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亲自去,那样效率就太低了。
所以他的这些弟子们人,在跟随老师到淮南西路实习过后,就将奔赴各个地点,实施军事改制。
……
如今沈墨的部队,基本上第一批刚刚起家时的武将都已经成熟起来了。
在这里,常春远带领成都军镇守临洮路,负责威胁蒙古侧翼。
蜀山军由赵锦屏带领,驻地是黄河岸边的楚州城。他是金国在蒙古的进攻压力下,崩溃后的最后一道屏障。
巴山军是骑兵军,由钟与同带领,驻扎在利州东路,防备蒙军在漫长的西北国境线上发起突袭。
然后淮扬军团由姜宝山带领,镇守通州作为防御力量。最后的山东军,主帅依然是杨妙真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