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未世俊豪最新章节!
在御膳房,光绪帝终于见到了望眼欲穿的大仙和仙母。见来人相貌堂堂,仪表不俗,心中就十分喜爱,特别是想到了他们的传奇功力,哇,只要他们归自己指挥,就胜过百万雄兵,就能把宫闱之中的一切盘根错节,螃蟹窝一般的烂事统统摆平。这样想着,光绪也就不在乎什么礼节体统了,连连招呼:大仙请坐,仙母请坐。耀明和翠英也就大大咧咧地坐下了。一旁的司礼太监见状,一个劲地撇嘴,上前小声提醒光绪:礼数不对啊,皇上。
光绪摆了摆手,示意司礼太监下去。太监讨了个没趣,蔫不出溜地退了出去。光绪转向耀明,嘴里一个劲地赔不是:不要见怪,底下人们就这样。耀明知道他们就这么大模大样地和皇上坐在了一起,是有点失礼。方才那个太监提醒皇上的,是让他们行过三跪九叩大礼,皇上宣布:平身,赐座。才能坐下来的。但是皇上都不挑礼,一个太监跟着裹什么乱呀,这才叫皇上不急太监急哩。
皇上不是不急,皇上很着急,他急的是,这段单独与大仙相处的时光,是何其的珍贵啊,搞不好,老佛爷也就是他的大姨妈那老不死的娘们,说不定哪一会儿就回来了。光绪心里有事,也就顾不上礼数了。
耀明见到光绪,丝毫没有晋见一国元首的神圣感。这也难怪,光绪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名的糗皇帝了。皇帝,也一如其他任何一个职务,既可以当好,也可以当滥。既可以是开国之君,也可以是亡国之君;既可以流芳百世,也可以遗臭万年;既可以成为万世楷模,为后人称道效仿,也可以成为最佳的反而教材,让后人一提起来就啐唾沫:可别像那个谁谁呀,都当皇上了,还任嘛不是哩。
但是,在所有的糗皇帝中,光绪无疑是最值得同情的一位。他先天不足,从当皇帝的那天起,就置身于一个心黑手狠的大姨妈掌控之下,受尽了天下的窝囊气。这一点,耀明在见到光绪的第一眼,就看得出来。在光绪脸上,有股子说不出来的气色,也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晦气,比晦气强一点,却是强装出来的掩饰性物质,本质上还应该是晦气。
光绪开了金口,他先是称赞了耀明和翠英的功绩,接着,话锋一转,就说到了现实的任务。光绪的意思十分明白,他要求耀明留在皇宫里,就任净事房执事。耀明当即表示对这个职务不甚了解,恐难胜任。光绪也不隐瞒:爱卿不必挑剔,朕也明白,让你这么高超的本事,伟大的功劳,就任净事房执事,确实委屈了点儿。可是朕的处境,想必爱卿也有所耳闻,朕虽贵为人君,但偌大一个中国,朕能作的了主,说话算数的地方,也只有这皇宫大内的净事房了。
哇,这倒是个新闻。此前,耀明只是概略地知道什么垂帘听政啦,尸位素餐什么的,却不知道,光绪这个皇上在皇宫里,只管着给太监做阉割,往宫外运大粪的差事。怪不得他给自己封了这么个官哩。耀明问:皇上如此器重为臣,敢问为臣可为皇上如何效力?
光绪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打开了话匣子,把满腹的苦水,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说的,也无非是窝囊上边加窝囊的那些个糗事。耀明听了,起初还有一点同情之心,越往后,就越是反感,以至不得不冒失地打断滔滔不绝的光绪:皇上不必细说,这些都是宫闱之中的事情,与我们这些草民百姓不甚相关。却不知我留在皇宫大内,能对皇帝有何帮助,难道我能够使皇上避免这些尴尬吗。
当然可以了。光绪说的十分肯定。他说:爱卿的神功天下共识,有爱卿在朕的身边左右,何愁众臣不服,天下不定。耀明问:既然为臣有如此功能,何不就在皇上身边充当一个侍卫呢,还绕什么弯子,到什么净事房。光绪说:爱卿有所不知,朕身边之人,都是李连英那王八蛋给安排的,朕也是无能为力啊。
耀明一听,心就往下一沉:陛下,如此说来,为臣若是来这宫中就职,想必也要经过净事房的一应程序了。光绪说:正是,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痛苦,若为了大清的千年帝业,爱卿个人即使蒙受一点皮肉之苦,想必也不会过多计较吧。
他个外祖母的。耀明心里这个骂呀,为了你们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把我的命根子给割了去,还什么不会过多计较,也难怪光绪落下个万古不朽的糗名哩,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嘴上,耀明还是给这个皇帝留了足够的面子:
陛下,臣以为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以其威仪皇恩治服宇内,应该是起码之为。现今,却连为臣的身体发肤都不能为之保全,岂不丧失了为人君主之本份乎。
这话就说得相当不... --
最快更新未世俊豪最新章节!
得相当不客气,特别是对皇上,敢用这种语言说话,已冒了掉头的危险。光绪脸色亦是十分难看,但他并没有令人把这个放肆之徒推出去斩首,光绪可能从来就没有把什么推出去斩过。他只是脸色难看了一阵,自己就缓了过来。耀明这话说得也令光绪回答不上来。
耀明接着说:如果陛下以为现今的处境艰难,可不可以给为臣一道旨意,把那些祸乱宫闱之人,尽诛杀?光绪连忙说:此事虽是人人明白,却不可操之过急,一切容当从长计议方为上策。耀明简直要被他气疯了:那么什么事情是当下可办呢,以为臣估计,只有当下把我推进净事房,割掉那子孙根,才是当务之急吧。光绪居然点了点头。
罢了哇。耀明再也没心思吃饭了。他拉着翠英站起身来道:陛下,承蒙圣主龙恩,给我的一应封赏,为臣就此谢过,也就此请辞。王朝之事,以为臣看来,已是积重难返,独木难支,为臣不才,断不可螳臂挡车,就此告辞。
说罢,不由分说,拉着翠英走出御膳房,一阵清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