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名门纪事最新章节!
求粉红,求推荐
皇帝看到弹劾靖国公的折子,就知道下边这帮人打什么主意,揣摩圣意,然后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古至今,所有的臣下莫不如此。
皇帝的确想要修理山东士族,他其实一点都不想掩饰,但他已经贬了靖国公和王通,整个朝野这些日子也把头缩了回去,不敢跟他对抗,就连人事上的任命也没人敢逆他的意思,但他真要了靖国公的命,那就是跟整个山东士族翻脸了。更何况现在靖国公府和萧家还是亲家,皇帝也没必要得罪太皇太后。靖国公已经被贬了,他警告那些人别再妄图造反的目的达到了,这也就足够了。
他也很想招出真正的主谋,对这个想要他命的人,皇帝恨之入骨,但他也很清楚那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还是要局势稳定,毕竟东征他损兵折将,底气不足,拿靖国公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在一定程度上,你进一步,他们也会退一步,但若是把他们逼急了,那就不好收场了。
何况,也不能只凭着魏伯颜的一面之辞就治一个三朝元老的罪,那样,朝野上下也会不服。皇帝心中冷笑,谋逆的是你们,要求严惩的也是你们,可若是我真下了狠手,骂我是暴君的还是你们,这就是自己“忠心耿耿、正直不阿”的臣子们。
留中了这么多天的折子,让全朝野的心都悬起来,皇帝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他提起笔把那几分弹劾靖国公的折子都驳了回去,并且定了调子,这些都是魏伯颜的诬陷之词,并且判了魏伯颜谋逆重罪凌迟处死,家眷抄没。
皇帝没有意识到。那朱批的“凌迟”二字红得格外刺眼,正是他此时内心的写照。他痛恨魏伯颜的背叛,觉得即便这样碎尸万段,也难解心头之恨。
乱世用重典,他要用魏伯颜的酷刑警告那些不安分的人,他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他还能控制得住这个天下。
同时,他又下了一道谕旨,成立新军,将城外驻守的二十万大军中遴选出精锐五万人编成天武军。作为皇城禁宫的主要守备力量。封陈成为天武军大将军,并让刘公公做了监军,刘胜为护军都尉。但陈成这个大将军虽然统领军队。但一切行动,均要通过刘公公向皇帝请示方可实行,若没有刘公公的印信,陈成也不能够擅自调动,而天武军的日常行动则需要想刘胜这个护军都尉报备。
这等于是违背了世宗留下的规矩。太监不得干政,朝野大哗,皇上旨意刚下,就遭到多个御史的反对,甚至有人磕头流涕的谏言太监不得干政,皇帝却将折子全都留中。一概不理,那些在朝堂上磕破脑袋的谏臣也被贬黜。新军照建不误,户部以国库预算不够为借口拖延。他便直接从内库拨了五十万两,作为建军的费用。
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奶兄都背叛了他,皇帝现在已经不知道能够相信哪些人了,只有刘公公这个无根之人可以信任,太监们大多是贫寒人家卖到宫里。要不就是孤儿,没有家族。甚至没有亲人。因此,皇帝知道,任何人都可能背叛他,但这些太监不可能,他们被朝臣们蔑视,他们的权势只能来源于皇帝,因此他们所能依靠的,也只有皇帝。
之后,皇帝又发布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任尚书右仆射,礼部侍郎虞孝严任门下侍中,窦温任给事中,侍御史于正杰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品级虽然没有升,但职务却变成了实缺。沛国公郑仁则升为了中书舍人。靖国公虽然贬除了长安,但却升了他弟弟秘书丞崔澄为尚书右丞,不仅品级升了,更成了宰相之副。而之前韦氏一直宣称他父亲将升为兵部郎中的事却没有了下文,最后给了一个工部员外郎。
李明哲、靖国公虽然被贬,但皇帝更大力的提拔了寒门出身的官员,也给了山东世家出身的官员以安抚。他仍然不信任韦氏、杜氏,不肯给他们实缺。
处死魏伯颜的当天,涵因并没有去观刑,魏伯颜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她从来也没有放在眼里,而事实证明,他的确不怎么样,皇帝将他放在内卫指挥使这样一个和他个人能力不匹配的位置,最后的结果早晚是这样。
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公开表彰萧贵妃和李德妃在这次谋逆时间中起到的作用,毕竟她们两个一个是代皇后主管六宫,另一个是协理宫中诸事,监督宫中的大事小情本来就是她们的责任,没出事也算不得功绩,但是她还是在宫里举办了一次宴席,并且召涵因入宫。这又是继涵因的丫鬟入宫之后的一项殊荣。
&nbs... --
最快更新名门纪事最新章节!
郑国夫人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红人,这件事在世家贵胄中也传遍了。
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会儿话,涵因就借有些不胜酒力,要去发散发散为由离了席。文妈妈正在外面等着,见到她,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