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遇上旱涝什么的,保不住颗粒不收。你这哪是租赁土地,存粹是行善做好事呀?”
“我也有很多的收入。”
“你一年能收多少斤?”
“一亩一年两季的话,可以收两千多斤,减去地租,还能净落一千六、七百斤。”
老头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什么?一亩地一年收两千多斤粮食?啊,神了呀?!没听说过,没听说过。要是这样,还真是两合算的事。”
“所以说我更愿意租赁一般农户的,这样还能让他们腾出功夫来打工挣钱。”
“这好说,我去四外村里给你活动去,保准人们都争着出租给你。”老头高兴地说。
连奶奶在一旁坐不住了,插话说:“乐乐,你把我们村的荒地全租下来吧。我的那几亩地就送给你,你走时,我和疯婆娘去你那里住养老院去。”
“奶奶,你决定了?”梁晓乐高兴地说。
“决定了。你们出去时,你表姐夫把那里的情况全跟我说了,真是天堂啊!有那么多的老人在一起,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裳,谁也不嫌弃谁,多好啊!我恨不能一步迈到那里去。”连奶奶兴奋地说。
“只要你愿意去就行,奶奶。不过,你的代表你们村里的人给我签一个租赁合同,证明这里的地是我租赁的。村里的人谁回来了,安租赁年限付给他们地租。大家好没话说。”
“行!全村就剩我一个人了,这个代表我当得起。赶明儿我就领着你们和四外村里说起地界来。我是本村人,好说话。办完这事,我和疯婆娘就跟着你们走。”
梁晓乐高兴地拍着手说:“太好了!连奶奶,我代表养老院欢迎你。”
“大娘想的真周到。”石六儿由衷地赞叹道。
连奶奶满脸的核桃纹儿都舒展开来,那表情,仿佛自己做了一个伟大的决策一般。
“要是这样,我就把村里的废墟和不能住人的房子都清理了,在这里建一个新农村,怎么样?乐乐。”一直在旁边静听的路新铭说。
“行,表姐夫,我觉得,你要是建新农村,还不如把所有的房子都推到,从新规划,建一个整齐美观的新村。把各种设施,如学堂、诊所、小卖部、米面加工、服装加工什么的,都建起来,吸引外面的人们上这里来住。四外村里的人们,以租赁地为前提条件,只要把地全租赁给我们,就可以以旧宅换新房,搬到这里来。这村的人们回来了,我们就白送给他们一处。还有我们雇佣的长工和工作人员,各方面一凑,这个村子就从新火爆起来了。连奶奶,你说呢?”
“好,好,只要有人住进来,村子里就不死气沉沉的了。”连奶奶高兴地说:“那样,逢年过节我也愿意过来看看。要是没个人儿,我还来看什么呀?”
“就是。老嫂子,这人要是上了年纪,就喜欢凑人,越热闹了越好。一个人过来过去的,有什么意思?”
“说的是呢。过去是没办法的事儿,如今遇见好人了,有处去了,也就不留恋这里了……”
两个年龄相差无几的老人你一言他一语地说起了心里话。
梁晓乐见他们说的高兴,也就没参言,小声问路新铭:“哎,表姐夫,你打算盖什么样式的房子呀?”
路新铭想了想说:“我给你描绘一下,你看行不行:家庭住房都盖成一模一样的带庭院的二层小楼,纵横都相对着。东西里修一条三马车并行的街道。在街道两侧,与后面的民房对应着,建一排临街的小二层儿,上面住人,下面开门市。学堂占两处民宅的位置,建在一个角上,你看,怎么样?”
梁晓乐闻听,知道路新铭这是在按照他前世记忆中的“新农村”标准修建,虽然前卫了一些,但路新铭提出来了,还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办吧,保不住对今后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呢?!
“好啊,表姐夫,就凭你这二层小楼,也能把村里的人们提前吸引回来。我看这村子不小,少说也有四、五百户人家。趁着刚刚起步,你打不打算给新农村另起一个名字呢?”
“名字我都想好了。”路新铭笑笑说:“我看这里的村子,大多都是以姓氏命名,x家村、x家庄、x家屯的,比比皆是,一点儿特色也没有。我根据这里的情况和我们的心愿,给这个村子起名‘兴农新村’,怎么样?”(未完待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