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瞎了,从此招了皇帝的厌恶。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没过多久,十九岁的朱檀就撒手西去了。皇帝也深以这样眼瞎的儿子为耻,给的谥号竟是恶谥——荒。
郭宁妃半辈子只有这一个儿子,最后是这样的下场,几乎是痛不欲生。不过唯一支撑她走过丧子之痛的就是他的儿子还留有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孙子。
这个孩子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的六月,出生不满一周岁,他的父亲就死了。这个孩子是鲁王的侍妾戈氏生的,被抱养在王妃汤氏跟前养育。也许是皇帝终于念起这个儿子的一点好处了,二十三年五月,这个孩子被封为鲁王世子,只要等到长大,就能袭封他父亲的爵位。
郭宁妃在宫里一点忙都帮不上,她最最感激的就是自己的儿媳妇汤氏,汤氏将这个孩子抚育教诲地很好,肇煇自从会捉笔开始,就时时写书信来宽慰她。
比起宫里其他女人,郭宁妃心满意足了。
还没等她多多回忆一点过去的日子,就听到女官的声音:“娘娘,皇爷过来了——”
皇帝的肩舆已经停在了她的宫门口,郭宁妃在宫女的搀扶下行大礼,迎皇爷进了大殿。
待坐定了,宁妃就一直恭顺地垂着头听训。
孝慈皇后在的时候,还能问一句“皇爷从哪儿来,和外头臣子们商量何事,天下太平么”,但是郭宁妃即便陪伴他再久,也不敢问这样的话。
特别是如今的皇爷,早已和以前大大不同了。
“前些日子,听闻你身上不大好,”皇爷的声音是一如既往的低沉浑厚,他道:“太医说是普通的风寒,你的脉案朕看过了,确实是普通的风寒。如今可大好了?”
郭宁妃听他说看过自己的脉案,不管怎么说,心里还是升起了感激的情绪。
“是,已经大好了。”她回道:“陈太医的药用的好。谢皇爷存问。”
“陈廷章看妇人科还是有点本事的。”这一句后,殿里似乎就沉默了。
“尚宫局的崔尚宫在吗?”坐在主坐上的皇爷忽然问道。
“崔尚宫今年年初依例回乡去了。”郭宁妃回道:“如今尚宫正缺,请皇爷简拔一人。”
“这是你分内的事,”皇爷道:“你自己看罢。”
“崔尚宫既然不在,”他道:“唤司簿或典簿过来也行,让她们把备扫掖庭的名簿都带过来。”
不一会儿,两个女官就急匆匆过来了。
皇爷就翻看名簿,道:“洪武十四年庚子,朕曾敕谕苏松有司,让他们助力选秀,凡民间女子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妇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不问容貌妍丑,但无恶疾,愿入宫备使令者,女子人给钞六十锭,妇人给钞五十锭为道里费,送赴京师。”
“是。”郭宁妃点头道。
“如今过了十三年了,”皇爷道:“连放了两批女史回乡,掖庭备选不够。朕的意思你明白,今年朕会敕谕地方,再行选秀,冬月之前,也差不多了。到时候你拣择出德容言功俱佳的,朕另有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