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时空胖商人

0638 碧莲池相见

想到这一仔细看,顿时吓得花容失色,玉指指着他,呵斥道:

“牵牛星君!你这个无耻小人!快还我衣裳来!”

自己吼着,织女眼眶红红,眼泪都要急出来了。

牛郎被吼得一愣,见把人姑娘惹成了这样,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讨饶道:

“好好好,还你,还你,你可别哭啊。”

说着上前一步,把衣服慢慢放下,“我把你衣服放这了,你可别再骂我无耻小人。”

他自己还觉得有些委屈,放下衣服后没舍得退回去,讨好道:

“你当真不肯嫁我吗?我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可以好好照顾你一辈子的,你要吃什么我就给你做,你要穿什么我就给你买,你不开心时我哄你开心,你开心时我陪你开心,把你放在心尖尖上宠着,你,你当真不愿吗?”

然而,回答他的却是织女羞恼的呵斥:“你滚开!”

牛郎讨好的笑脸一愣,懊恼的挠了挠头,突然有了主意,冲织女笑道:

“那我听你的,我滚了啊,你可看着,看清楚了哈。”

织女越听他这么说越不想看,故意扭头不看,却听见他不停在喊,无语的回头看去,就见他蹲下来把,以手抱脚,自个抱成一团,然后打了个滚,竟就在草地上这样滚来滚去的。

口中还不忘喊道;“仙子莫生气了,小的这就滚,这就滚,哎呦呦,滚得头都晕了......”

那模样实在是滑稽,织女一下子没忍住,破涕为笑,捂嘴闷笑起来。

牛郎瞥见她笑了,那就滚得更加卖力了,不但打滚,还起身做着各种搞怪动作逗她开心。

“怎么样,仙子还生气吗?”牛郎蹲身做成小狗模样,蹦跳着上前来笑问道。

织女这次倒是没有那么防备,埋在水里,指使道:“你且背过身去,待我换好衣裳再说。”

她口气娇滴滴的,牛郎竟听出来一点撒娇的味道,顿觉口中含密了似的,甜得整个人都软了。

“好,那你不许悄悄走,我一会给你看个好东西,保证你没见过。”牛郎倒也不笨,怕织女一走了之,干脆抛出一个诱饵。

见织女没好气的点头应允,他这才往后退,而后转身背着织女。

循着空挡,织女赶忙把衣裳穿好,本来她想直接就走的,谅这与牵牛星君长相一样的凡人也拦不住自己,但是想想他满含情意的眼,不知怎么地,一步步走到他身后来。

她没出声,歪头悄悄打量他,却见他正认真的拿着两根草径在编着什么,下意识开口问道:“你在做什么?”

“啊,你衣裳穿好了啊。”牛郎转过身来,看见一身红衣的织女,愣住了。

“喂!我问你呢!”织女抬手在牛郎眼前舞了舞,牛郎这才回过神来。

温柔的冲织女笑了笑,只笑得织女不好意思红了脸。

“你笑什么啊!”织女跺了跺脚,害羞的往后退。

牛郎一把抓住她的手,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放进她的掌心里。

是只用草径编的小狗,拇指大,很精致,憨态可掬。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关于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拥兵八千魏武卒,朱元璋逼我交兵权——父皇,孩儿愿为大明镇守一方!拥兵十万铁浮屠,朱元璋让我卸甲归田!——父亲,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拥兵百万关宁铁骑,朱元璋逼我留在皇城养老;——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朱柏穿越大明王朝,成为朱元璋众皇子之一!大明初立,内忧外患;好在朱柏觉醒了签到系统,随着日复一复的签到,逐渐拥兵百万,威震天下!……这一日,朱元璋召
敏敏敏子
三国之董卓
三国之董卓
关于三国之董卓:东汉末年董卓的人生起伏,从一个满怀梦想的少年如何做到百姓爱戴的游侠,又是一个忠心为汉的士兵一步步做到一代权臣,可屠龙少年终变恶龙,可谓是一代人推着一代人,历史车轮难以改变
心百川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关于三国之醉卧美人膝:李复穿越了…一觉醒来,李复发现自己穿越到东汉末年。还是陇西李氏子弟!什么?再过几年就是黄巾之乱了!这可如何是好。还有那么多历史上的美女我还没见过呢。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李复决定高筑墙广积粮,迎接乱世。
狂徒K
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
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
关于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萧逸尘,萧家庶子,于困苦中得,自此踏上逆袭之路。他在萧府饱受萧承业欺凌,却凭借坚韧毅力与过人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苏婉清,名门之女,与萧逸尘情投意合,在其艰难处境中始终坚定支持。她的温柔善良与深情厚谊,成为萧逸尘在风雨中的温暖港湾,二人携手共对诸多挑战。萧逸尘在朝廷权力的漩涡中奋勇拼搏。面对萧承业的百般陷害、慕容烈的谋反阴谋,他毫不退缩,凭借自身实力与智慧周旋。
潮流先锋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关于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于十一,一个现代平凡之人,意外穿越至明末的乱世。在这硝烟弥漫、生死无常的时代,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凭借着智慧与勇气,于十一带领他们在战火中崛起,初露锋芒。然而,前行的道路布满荆棘,势力的扩张引来各方嫉妒与敌视,兄弟为他浴血负伤,爱情也历经波折。面对重重挫折,于十一不曾放弃,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最终一统天下,建立新的秩序,给百姓带来安宁。且看于十一如何在这明末风云
于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