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禁止了,”姚枢重重点头,“必须如此,要不然怎么管得过来?”他顿了顿,又道,“6上的关口可以用重兵把守,用八旗兵缉私。至于海上,不能让大汗地盘上的欧罗巴人造出可以远航的大船,最多造些渔船……”
……
“……天道第一世纪,中国人迎来了大航海和大殖民的时代,中国人的血脉和文化也随之撒遍了整个地球。但是这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来说,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因为这些自称是文明人,并且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科学和文明的中国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不遗余力毁灭当地的文明。他们到处焚毁和历史还有哲学相关的书籍,抓捕和屠杀掌握了各代文化思想和历史的知识分子。一个个悠久的文明,无论他们有多么璀璨的过去,在这些中国殖民者看来,都是毫无价值,都是危险的,都是必须毁灭的!他们不是什么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是文化和文明的毁灭者!”
以上摘自法兰西大革命家拿破仑波拿巴的《告欧罗巴、阿非利加、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人民书》。
注意,大革命家拿破仑波拿巴在这篇雄文中提及的是“中国人”而不是大明帝国。因为据大革命家考证,“焚书坑儒”的不仅仅是大明帝... --
最快更新奸雄天下最新章节!
是大明帝国,在天道第一世纪初存在的另外两个和大明并存的“中国政权”,大蒙古和大宋(理宋)在扩张的过程中,同样采取了毁灭被征服者文化和历史的政策,而且比大明帝国更加激进。
后者好歹还搜集保存了大量各个文明的古籍,还接纳了许多因为祖国沦陷或别的什么原因流亡出逃的知识分子。但是大蒙古和大宋却只知道毁灭文化……是的,曾经以宽仁著称的大宋,现在迫于生存的压力,变得和大蒙古一样极端了!
至少在不少华夏读书人看来。大宋这些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一艘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日式桨帆商船抵达了大光港的码头,这里靠近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一条名为大光河的宽阔河流将这里和大海连接起来,海船可以直接驶入港口。因此大光港曾经是蒲甘王国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市镇。现在则成了大宋通海路的大光府,比之过去更加繁华了几分。
因为此地靠近大海,此地的气候在蒲甘而言也是最舒适的,云水蔚蓝,海风温润扑面。并不像内6那样的闷热。瘴痢传播的情况也不是太严重。
在蒲甘被大宋吞并之后,大光府迅成为了南下的大宋权贵们最喜欢的城市。人口和财富迅聚集,商业也飞展。码头上面熙熙攘攘的都是等着装卸货物的本地苦力。汉语、缅语的招呼声呼喝声响成了一片。码头以北不到十里开外,还有一座正在兴建中的城池,外墙是夯土包砖,还修建了飞檐斗拱的城门楼,看起来仿佛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城池。
这座城池当然就是大光府城,也是未来新的大宋行在所大宋帝国的都仍然是开封府,虽然大宋再也不可能收复那里。当文天祥抵达大光府城外时,城墙还在施工。只有一小半建成了两丈高、最宽处达三丈半的夯土包砖城墙。剩下的一大半则在用木栅栏凑合。
大航海家文天祥还是有点晕船,他现在的身份是个常住日本的华商现在天道日本控制的难波港、博多港还有平安京居住了许多华商,汉语在那里也非常普及,经常和华商往来的日本人都能说一点。上层的日本人也都在学习汉语,他们都是天道教徒,而汉语是天道教的“法定语言”。天道教不仅在大明以外推广汉语,而且还在大明国内推广官话,利用拉丁字母给汉语注音,创造出了所谓“天道拼音”,还成为了大明蒙学的必修课程。因为这种“天道拼音”的出现。现在日本、高丽的天道徒也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汉语。在天道日本,“假名”和日语正在渐渐消失,汉语汉音已经成为了官方语言。
这样的变化虽然方便了文天祥这个汉人在天道日本的生活,但是对天道教相当反感的他却不想在这个以天道教为国教(其实只是半个。另外半个还坚持佛教和神道教)的国家长久生活。
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国,永远只有大宋!
可是这里能算是大宋吗?文天祥带着几个日本随从走在通往大光府南门的街道上,心里却没有一种游子归家的喜悦。原本他只是想要街道蒲甘前往大理,可是却没有想到,当他走下那艘在难波购买的桨帆船时,他已经抵达大宋了。
因为蒲甘王国的国祚在一个半月前就告终了!末代蒲甘国王交斯华(其父那罗梯诃波帝在吉大河战役后失踪。没有再回蒲甘城,他带去的军队也几乎覆没)正式请求大宋皇帝赵禥接受自己的“内附”,将国土和版籍全都献给了保护蒲甘的大宋帝国。
“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望着大光府城头的大宋龙旗,文天祥就忍不住叹息起来。蒲甘并非大宋之土,收为藩属就罢了,这样赤果果吞并,而且急不可耐地下手,蒲甘的土著怎么能心服口服?肯定会有人起兵反抗,到时候就要生灵涂炭了。大宋就算侥幸获胜,也坏了仁德之名,只怕四方蛮夷都要将大宋和暴明等同了。
现在只能靠多施仁政来挽回人心了。文天祥想到这里,不由加快脚步。教化蛮夷这事儿他有经验大明在明洲的作为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不行仁义,一味使诈用暴,虽然一时得逞,但是明洲人口损失太大,本来人口密集的繁华之地都成了死城荒地,不得已只能想方设法不远数万里从中原移民过去,真是劳民伤财,而且效果也不显著。大明人口多,底子厚,禁得住折腾,大宋现在可没这样胡闹的本钱……
“烧!快点烧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隐约在文天祥耳边响起。正在低头赶路的文天祥抬头一望,眼前是个白塔林立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白塔排成了一列,仿佛有数十上百。白塔中间还有一座由精美木刻组成的大门,雕刻多到了繁杂的地步,没有什么美感。大门前方拥着不少看热闹的人,有打着赤膊的土著,也有拎着横刀的汉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汉商,大光港原本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商港,有不少汉商往来。而在大宋控制蒲甘之后,这里就愈加繁荣。因为蒲甘盛产稻米和大象(大象是蒲甘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南番和天竺,它们也是生产工具),价格又非常便宜,便成了在天竺作战的八国联军采购物资的重镇。不过八国官方不好出面,毕竟大明和大宋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于是就只能委托商人出面,这大光府的商埠内自然随处可见汉商的踪迹了。
文天祥快步走了过去,他身材高大,哪怕站在人群外围,也能看清楚里面的情况。看热闹的人们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半圆的中间堆放着许多书籍,看样子似乎是佛经什么的。还有一队穿着闪亮胸甲,持着长枪的士兵在维持秩序。还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火把点燃了那些书籍。一个穿着紫袍头戴长脚幞头的大宋官员站在那堆书籍旁边,正是文天祥在临安做官时的同僚苏刘义。仿佛就是他在指挥焚书!
另外还有几个老老少少的和尚也被几个宋兵从寺庙里面押了出来,个个都满脸惶恐,仿佛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一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