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也知道自己有点多此一举,贾诩本身就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自己根本不用太过担心,只是这么一提而已。
而他现在开始想的是。等到这纸张真的能够传遍天下的时候,书籍和文化也会随之传播开来,再不是世家可以借以掌握和垄断地了。
虽然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尚的情操,但若是却是能够做一些有利于普罗大众的事情。他也并不会介意去做。
当然对于吕布来说,加强改进造纸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却是为了接下来并州书院的创建奠定基础,毕竟若是能够建立一个专门培养人才的书院,那未来他所需人才不用愁,而且还能够造福一方。
吕布想要兴建并州书院可并不是心血来潮,之前要开办雒阳书院也的确是想着尽力去做,毕竟这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谁知道后面会发展成那个样子,所有的计划和安排都胎死腹中,只是他心中并没有放弃这种想法,随着他回归北部,也就跟着延续到了并州来。
若说雒阳作为都城那里至少还有辟庸作为贵族子弟们学习之所,那在并州即便是那些官员子弟也没有地方可以学习,至于世家,吕布还真不觉得这里有什么世家。
……
古代教育离不开三个字,“三百千”,这代表的是三本读物,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其中,《千字文》成书最早,而且还是作者周兴嗣在一个晚上一蹴而就,可谓是才华横溢,而且还影响到了之后的《百家姓》和《三字经》。
北宋先有《百家姓》——也因此赵姓被放在百家姓第一位;而《三字经》是到了南宋才有,算是其中成书最晚的。
至于现在是东汉末年,自然是没有这些的,当然在汉代前后也有自己的读物,如《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和《滂喜篇》等,而实际上这还不是最早的读物,最早的是春秋时候管子编写的《弟子规》。
对于《弟子规》吕布没什么兴趣,因为它更多是以孩童作为一个弟子、学生的身份来做要求和规定,然而他们生活中所面对的肯定不止是老师和学习,还有父母亲人,还有家庭环境等等问题,对此吕布自然是觉得《三字经》更好,而且能够流传千年左右,并不仅是统治者和理学需要这么简单,就像是《论语》,必有其过人之处。
巧合的是,吕布前世背过《三字经》,当然那也是很早的时候,后来随着成长和时间流逝渐渐淡忘了许多事情,但偏偏一次重生的经历,一次灵魂的融合,令他脑海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一下子异常清晰起来,这其中就包括这《三字经》,恐怕即便是前世的他记忆最清晰的时候,也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可以几乎将全片默诵下来。
吕布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只能将其当做是重生的福利,而且对他来说某种程度上对于自吕布那儿继承过来的武力还要重要。
ps:两更完成,第一天,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