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事你不懂……”刘大善人欲言又止,他很想找个人倾述心中的矛盾,可惜闺女太小了。
“您不说怎知我懂不懂?”刘秀英皱着鼻子,不服气地撅高嘴。老爹总把自己当小孩,如果他知道自己两世为人,不知会是什么心情。
看到闺女生气,刘大善人连忙哄道:“是,是,我们的秀英最聪明了……”
“不准转移话题,先把郭伯伯的要紧事说一说。”
造反的事怎好说出口?刘大善人把郭子兴的信递过去,敷衍道:“事都写在信里,你看得懂吗?”不是他小瞧刘秀英,而是郭子兴的信本来就写得隐晦,里面掺杂许多江湖术语,加上刘秀英很少出门,不知天下大事,如何能分清其中的门道。
太小瞧人了!刘秀英抢过信纸,瞪大眼睛仔细一看,居然是封拉帮结派的造反信,不禁困惑地问道:“老爹,这郭伯伯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他竟然想喊您一起造反?”
刘大善人慌忙捂住闺女的嘴,小心翼翼地看看周围,低声道:“闺女你轻点声。”
刘秀英用力掰开老爹的手,警告道:“这事您别掺和。”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什么人都玩的了的,刘秀英只希望和家人幸福平安地生活下去,无论是泼天的富贵还是家毁人亡都不是她想要的。
人的性格很奇怪,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想做,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刘大善人被闺女一劝阻反而更加跃跃欲试,所以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爽快地答应闺女的要求。
“爹,您不会是想去吧?”
“这,这……”刘大善人心想闺女连自己当年落草为寇的事都知道,还有什么不能告诉她,索性说道:“我看了你郭伯伯的信确实有点激动,我答应过你要安生过日子,可是这世道鞑子欺负人、贪官欺负人、连自家族人欺负你我都只能忍耐,我觉得窝囊……你会不会怪我出尔反尔。”
瞧着刘大善人满脸的紧张和期盼,刘秀英如何不清楚他的心结其实一直没解开,一直在愧疚没能保护好自己,会有这样的打算也是出于一个父亲想保护女儿的心态。就凭这点,刘秀英都说不出否定的话,下意识地安抚道:“怎么会?秀英说过爹永远都是秀英心中的大英雄、大豪杰。男儿志在四方,如果爹真想出去闯荡,女儿支持您。”
刘秀英这话倒不是敷衍刘大善人,看多了作威作福的元人和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刘秀英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谁让他们是低等的汉人,在异族统治者眼中猪狗不如。这样的世道别说有血性的汉子会反抗,就连刘秀英也忍不住诅咒元朝早点灭亡。她能理解老爹当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艰辛,就如现在到处抵抗元廷的起义军,倘若百姓能安居乐业,吃饱穿暖,谁还会起义造反。
见闺女并未鄙视之意,刘大善人放下心来,“那你觉得我该如何答复你郭伯伯?”
刘秀英明白老爹心都飞出家门了,不由撇撇嘴,“这有何难?老爹想去就去,不外乎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大善人细细品味这句话,心中的打算愈发坚定。眼看推翻元朝统治的起义军越来越多,说不定真有汉人能重新夺回江山,那自己的闺女将来就不会嫁给鞑子糟蹋而是做汉人国母。
一想到这里,刘大善人就热血沸腾,汉人国母可比鞑子皇后好上千百倍,此时不出力更待何时?来日汉人重主江山,自己有功劳在身才能成为闺女坚实的后盾。
此等大事不比寻常,刘大善人跟马氏商量,决定投靠郭子兴大干一场。他先去定远落脚,等那边安排妥当再回来接娘俩。
马氏吓得魂飞魄散,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劝道:“老爷,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咱还是别掺和了,就算你要跟郭大哥哪个、哪个,也应该等局势明朗后……”
刘大善人豪气万千,“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意义深厚,郭兄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既然没把我当外人,我怎能拂了他的好意。况且我又不在本县发展,小心一点不会有人知道。你若怕将来牵连你,我们可以合离,家财都给你。”
此话一出,马氏所有的劝阻都咽回肚里,泪水憋在眼中不敢流出。
刘大善人见状心软,安慰道:“闺女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难道就比别人差吗?我现在去投靠郭兄,说不定还能混个军官什么的,若是等局势明朗,郭兄那边不需要人了,我再去投奔有何意义。我心里巴不得朝廷早日衰败,待汉人重主江山,闺女就不用委屈嫁给鞑子了。你放心,道长都说了闺女是大富贵命,我们怎么可能有事?”
马氏嘴皮颤抖最终什么都没说,如果不想合离就必须服从刘大善人的决定,作为一个没有娘家的女人她是不会选择合离的,干脆心一横,默默收拾行李,用行动表达对刘大善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