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的新卒们一般都穿着杂乱的皮甲,削尖了的竹矛被他们紧紧地握在手里。很快,负责... --
最快更新大凉汉骑最新章节!
快,负责督令新卒的凉军大声喊了起来:“一会儿胡虏走得近了,听到号令再放箭!谁要是敢临阵脱逃、不听号令,一律按照军法处置,绝不容情!”
新招的军卒见这么多将领也站在外墙和他们在一起,心里稍安,不由得吞了吞干涩的口水,也学着将军们的样子观望起来。
等了许久,远方那一小股骑兵才慢慢靠近过来,一共十三人,都骑着马。渐渐地从衣甲上能大概分辨出确是匈奴骑军。
匈奴人自从入主北地之后,虽然保留着大量的部落习俗,但在许多方面仍然要学习汉家制度,例如中原先进的军工生产,就不得不倚仗俘虏来的汉人工匠。所以在兵器、盔甲的形制上,仍然采用中原王朝一贯的风格,乍一看上去大体相似,但也很容易识别。
最方便的就是通过看帽子来区分,汉人兵将多戴一体的兜鏊,而匈奴兵则是铁盔加护耳,护耳像狗皮帽两边一样。另外,在盔甲的选择上,凉军大多使用渐渐新兴的两裆凯,此种铠甲穿戴方便且防护更为精良,而匈奴人则通常沿用晋朝工匠普遍制造的筩袖铠。
筩袖铠,顾名思义,它是桶状而带袖的,像是一袭现代的短袖套衫,由一片片的钢片编成,因为带着短袖,可以连带保护士兵的上臂与腋下。同时,为了增加防护力,胸前不开襟,所以穿得时候要像现代穿t恤一样从头套入。它本是继承三国时的一种甲制,也常常被时人称作“诸葛亮筩袖铠”。但是筩袖铠比不是迟到三国时期才出现的,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铠甲。只不过经过三国时期的发展改进,在西晋时成为了军队的主要装备而已。
而凉军的两裆凯是在三国时期才出现的,曹魏就曾小规模装备。在那时候,两裆凯还是一种比较名贵稀少的铠甲,因为制作成本的难度较高。取名“两档”,是因为它的形制和服饰中的两裆衫在形状上颇为相似。《释名》:“两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所以两裆凯的特征,正是“一当胸,一当背”,在肩上用带子前后扣紧连在一起。
相比于筩袖铠,两裆凯的优势在于穿戴方便,士卒一人便可完成,;防护力也更强大,活动也较为方便。这也是为何筩袖铠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两裆凯大行其道的原因。
再说那十三骑匈奴兵在两百多步外就不再前进了,而是调转马头不断地在寨子外面兜圈,似乎是在观察环境。这时,其中一骑突然大起胆子纵马向着寨墙奔了过来。
韩虎这时进言道:“将主,不若让新卒射几箭壮壮胆子,若是匈奴人一直耀武扬威,恐会有损士气。”
张骏应允道:“射几箭倒也无妨,吓吓他们也好。”
随即,韩虎一声令下,新卒们纷纷张弓搭箭,照着那渐渐靠近的匈奴人就噼里啪啦的射了起来。那匈奴人也没料到寨子里会有这么多弓箭手,当即调转马头撤了回去。
“可惜新卒的弓力太弱······”索三戒在一旁开口道:“若是换了咱们的老卒,保准把他留下来。”
“若真射中了,反倒会让匈奴人谨慎,和主公的方略不符。”宋沛道:“吓吓足以,主要是稳住新卒们的士气。”
果然,外墙上的新卒和年纪大的男丁见那匈奴人逃走,不由嘲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也随之一松。
这时,张骏摘下头上的兜鍪,转过身吩咐道:“传令所有人,原地休息不得离开。若到了中午还无事,由江宛带着妇孺给全军送饭。”
说罢,便当先走下了土墙。
部下们纷纷跟上,都在议论道:“这一股匈奴人怕是来打探消息的,真正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可得有的等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