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流寇的战斗力不行,但是曹文诏用兵也确实太过强悍,李景自认是没这个本事。
李景这里刚刚猜到高迎祥的用意,前锋营再次传来消息:高迎祥兵分三路,一路攻击晋城,一路攻击阳城,另一路应该是往沁水的方向去了。另外前锋营送信的人还说,这三路人马皆是青壮,那些老弱妇孺不知到哪里去了。
李景默默地点了点头,那些老弱妇孺能跑去什么地方,他也能猜出个大概方向来,闯军要在沁水阳城一带跟官军作战,自然不能让这些人待在战场附近,但是也不能离得太远,那样补给起来困难,也就是说... --
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
就是说最多不会超过一天的路程,而且这些人还要尽量做到隐蔽,那只能往山里进发。
从山河镇那边要进山一是往河南济源的方向走,二是往恒曲的方向走。济源的方向有先锋营监视,高迎祥肯定没那么大胆子往这个方向跑,那只剩下恒曲的方向了,那些老弱妇孺走了两天,按照这些人的脚程,现在最多走到王屋山一带。
李景并没有责怪前锋营没有监视好高迎祥的部队,斥候探子也不是万能的,他们要有本事探明敌军的一举一动,那仗基本也不用打了。
斥候主要的任务是侦查敌军的主力极其行动路线,不可能把敌军任何调动都查的清清楚楚。
何况闯军总数有好几万人,前面的部队调走了,他们也不可能会越过后面的部队看到前面去,而且闯军还是在夜间行动,这就更加没法知道前面的情况了。
一方主帅只能通过斥候探知的消息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做出决定。
在战争中学习如何作战,不光是李景,包括高迎祥也是一样。
高迎祥显然是看出陵川城里的这支部队跟曹文诏一样都是兵力不足,这才做出分兵出击的决定。他认为陵川城的这支部队好像并不没有跟他掐架的意思,因此才敢佯攻晋城。
可惜高迎祥错了,李景只是要让高迎祥吸引官兵的注意力而已,高迎祥要是打乱了李景的战略部署,那高迎祥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李景会毫不犹豫地打他打倒在地,然后狠狠踹上两脚。
得知高迎祥的战术意图之后,李景当即决定,命高奇率领本部人马和陈大虎一个营向阳城方向进发,逼迫高迎祥转向恒曲方向,而且为了避免攻城时产生伤亡,李景让陈大壮分出二十门新式火炮交给高奇。
同时,李景命令张楚马上给高迎祥传信,一旦打下沁水和阳城,马上攻打恒曲等县城,否则就对闯军不客气。
李景敢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马五的人从太原方向给他送来一封信,信里说紫金梁王自用及混世王,八大王(张献忠),曹操,闯塌天等部窜入太原,汾州,平阳等地。
想来曹文诏现在也应该得知这个消息,曹文诏必须马上动起来了。
确实,曹文诏比李景更早地就得知这一消息,因为他是临洮总兵官,这样的消息就算不通知别人也得通知他,而且是快马通知,通知的速度远非马五的报信人员可比。
实际上曹文诏非但知道紫金梁在太原等地闹腾,而且他还知道混世王,曹操,闯塌天等人此时正在平阳府一带闹腾。
但是曹文诏现在实在是腾不出手来对付这些家伙。
曹文诏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剿匪最大的特点就是赶尽杀绝,从陕西一路杀进山西,干掉了王嘉胤等诸多流寇以后,他就把目标放在了高迎祥的身上。
在经过一路追杀之后,曹文诏原本打算在陵川一带把高迎祥吃掉,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连续两仗把高迎祥打跑,然后把陵川给占了。
这下曹文诏的作战部署全被打乱了。
曹文诏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北面太原,汾州有流寇最大的势力紫金梁,八大王等流寇在活动,西面平阳府一带有混世王,曹操,闯塌天这帮流寇在活动。
本来曹文诏最好的选择是击败高迎祥部,然后西进打垮平阳府一带的流寇,最后转而向北再打垮紫金梁所部,这条路线是最快的行军路线。
但是高迎祥现在跑到陵川跟林县的交界去了,而且跑到那里就不动了,如果他追上去,高迎祥随时可以逃往河南境内,如果他继续追击,就会离太原等地越来越远,那时紫金梁这帮家伙还不撒了欢儿地闹腾啊。
另外曹文诏还担心在陵川城内的那支不明敌友的部队,曹文诏到现在也没闹明白这伙儿人到底想要干啥。
说他们是敌吧,他们来陵川帮着官兵打流寇,而且打得好像比官军还卖力。
说他们是友吧,他们站着陵川就不走了,还大搞民心工作,把上万石粮食都分给了老百姓,一粒粮食也没给他送来,然后还大肆招人干活儿,连饷钱都是自己出。
这伙儿人占着陵川一下子让曹文诏为难起来。
从心里说,曹文诏实在不想给自己找事儿跟这支部队打仗,他甚至希望这支部队能帮他把高迎祥给灭了,然后他就可以掉头对付紫金梁那些人。可谁知这帮人跟高迎祥部打着打着就不打了,任由高迎祥那帮人在陵川和林县的交界处呆着。曹文诏现在过去打,怕人家跑,不打吧是个祸患。曹文诏犹豫不决,决定看清高迎祥的动向再做决定,因此就在高平住下了,而且一住就是半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