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解太原之围的目的。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组织军队救援太原,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今山西寿阳)、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的部队都没有跟上来,失去策应的种师中为了避免孤军深入,就率部屯驻在真定(今河北真定)。
而此时金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正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避暑,他让士卒就近放牧。
宋朝的枢密院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于是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
种师中接到命令之后,十分伤心,他说:“畏敌逗留不进是军中大罪,我自小从军,征战多年,到老了还要担这个罪名吗?”于是种师中留下辎重粮草,连赏犒之物都没带,就带领部队轻装出发。同时种师中写信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
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今山西寿阳东南),大军挺进十里许,部将黄友发现地形不利,而且金兵根本就没有撤兵的迹象,立即将情况报告种师中,要求火速移军。
种师中接到黄友发回来的消息之后,苦笑道:“我早就说过金兵不是要撤退,现在再说这种话又能有什么用?况且监军就在军中,如果我不答应继续金兵,就会直接的被撤职。我带着大军,或许还能击败金兵,如果”
于是种师中命令大军继续前行。黄友一边指挥着部队缓缓地后撤,一边派出斥候和精锐骑兵遮蔽己方的动向。在他看来,既然发现了情况不对,那当然是先后撤一段距离,立下营寨再说。
哪知道,种师中并未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反而是催促部队继续前进。黄友见了这种情况,直奔入种师中的大帐之中,大声地道:“大帅!我们靠得太前了!”
“那你又打算怎么办?”种师中反问道:“朝廷给我的将令是去救援太原,难道你要让我抗旨不遵?”
“可是,就我们一路兵马前去,也不能解救太原啊!”黄友大叫道:“另外的两路兵马离我们太远了,搞不好,这就又是一个好水川!”
“放肆!”种师中已经六十多岁了,依旧是性情刚烈之极,闻言大怒道:“你要是害怕,就自己回陕西好了!”
“我黄友岂是那种人?”黄友同样怒道:“只是这样号令不一,轻兵冒进,是兵家的大忌。如果朝廷真的想要我们去救援太原城,为什么不统一事权,让大帅节制三路兵马?”
种师中瞪着眼睛看了黄友好一会,然后像是泄气了的皮球似的,精力全消,他有气无力地摆摆手,道:“朝廷嘿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