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唐见这位上司如此镇定,心里倒是颇为佩服,同时也慨然应允了周惠的要求:“既然周参军这么说,下官自当遵命。”
……,……
尽管南段河桥还没有修好,中渚的战报还未能传递到南岸,南岸的元颢却也知道了平叛主将的身份。原因很简单,跟随陈庆之在北中城驻守的魏朝官吏,只有员外散骑侍郎周惠一人,既然河北军都能通过之前的邸报得出判断,元颢自然更加容易查出来。
立下这样的功绩,奖赏那是少不了的。按照魏朝叙阶的惯例,元颢决定擢升周惠为通直散骑侍郎,晋爵巩县子,另加伏波将军,而周惠的官阶,也相应的由从六品晋升到了从五品。
六品到五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台阶,自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来便是如此。士庶之别,也即是以五品为界限(俸禄为两千石,两千石以上及以下,礼制中便是殿上人和殿外人的区别),五品以上为高品,可以荫封子弟,晋惠帝时设立的国子学,就是专为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而设;五品以下则为卑品,一般的寒门子弟,很难突破这个界限,尤其是在南朝,因为有计资定品的中正规则,寒门子弟最高只能定为第六品,终生也就只能升到六品官阶。
相对而言,北朝突破五品界限要容易许多,孝文帝在初建士族门阀制度时就说了,“(寒人)必有高明卓然、出类拔萃者,朕亦不拘此制”。因此,魏朝各代都有以才学、吏干或军功起家的寒门子弟,因能力或功劳特别出众而晋升到高品,他们一旦突破的话,只要三代连续得官,也就自动转为士籍,拥有士族的各种特权。
三代连续得官,这个条件其实非常容易。因为所谓的“得官”,是连追封和荫封也算在内的,而晋升为高品官阶的寒门子弟,很多都立有不小的功劳,追封父辈和荫封子弟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在决定晋升周惠为从五品的同时,元颢也下令追封其父为从六品员外散骑侍郎、巩县开国男爵,荫其子侄一人为从九品员外司马督,然后令尚书祠部曹查录其父及其子侄的姓名,令司州大中正将义兴周氏转为本州士籍。
说来也实在是巧合,现任的司州大中正,刚好就是出身司州恒农杨氏的中书令杨昱。杨昱和周惠有过交往,很乐意的执行了元颢的命令,并且还建议元颢为周惠另行安排职司,将他调离陈庆之的身边。
这是杨昱一直就有的想法。他很欣赏周惠的见识,也很承他在巩县的那番劝谏之情,唯一不满的是,周惠在德行上颇有所亏,居然背弃家国,出任南军主将的属官……如果说之前,周惠只是他欣赏的寒门子弟,可以给予规劝,却不必费力去帮忙的话,现在周惠已经列名士籍,就有了让他扶持的资格。因为凭着此番救援中渚的战绩和名声,周惠的前途即便不乏磨难,也终究能够自荐于朝堂,成为恒农杨氏的得力臂助。
“杨卿说要拉拢周惠?”元颢颇为怀疑,“朕听说,陈车骑对这周惠十分倚重,周惠也是倾力报之。半个月前陈车骑患病,颇思江南风土,周惠亲手拉着步挽(一种很舒适的人力车,供老弱之人代步),把陈车骑迁到城南金陵馆安置下来,不久陈车骑便霍然而愈……主从既然如此相得,朕即便诏令周惠别任,他恐怕也不会轻易奉诏。”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