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锦衣当国最新章节!
第一千零九十章战前更像年前
在原来没有王通的那个时空,所谓的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大明的国库,高拱和张居正尽心竭力扭转的大明财政又变成了在破产和即将破产两种状态摇摆的恶性循环,可这一次,不管是播州还是宁夏,都没有什么大乱子,甚至这两处乱局的评定,还给大明增加了新的税源。
而原来给大明财政造成极大负担的九边军费,也因为军户变民户,派驻禁军几个团驻扎,可以削减很多很多。
更不要说,天津卫开埠,松江府开埠,以及各处商业繁荣所带来的商税收入,尽管田赋还在连年的递减,但大明的财政此时却是一个极为宽裕的局面。
此消彼长,几处核算后就会发现,原来现在大明的财政局面宽松的很,完全可以支应这支大军的调集和作战。
实际上真正的难处不在于军费和调兵,而在于大明从中枢到地方,基本上没有人善于如何安排这么大规模兵马的调动和支应,还要王通献言献策,让商人们广泛的参与,让更加先进的民间商团加入进来,这才可以解决。
当然,近二十万人,差不多贯穿整个大明北方的调动,粮草、人马、器械都是数量巨大,军饷和各项开支,银子那真是流水一般的进出,按照大明惯常的规矩,从户部、兵部,一直到下面操办的各色人等,都不知道要发怎么样的财。
王通心里也明白的很,所以他在奏疏中也说的明白,既然自家身上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官衔,就要用锦衣卫这套系统来监视这次入朝作战,后勤军需系统的运转,宫内对这个也是支持,东厂也准备跟进。
不让人捞钱是不可能的,但这等作战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疏忽,王通也是担心,有些人手太狠太黑,结果耽误了大事。
宫内对这个意见倒也是很赞成,即便是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对这个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可派人监视文官们在军需后勤上的收支状况,对宫内各处却是有百利无一害。
王通和万历皇帝的奏折批复以及书信往来,有单独的一条渠道,外朝甚至内廷的很多人都没有办法了解。
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有没有相应的沟通,这次入朝大军的文官统制,居然还是让辽宁巡抚徐广国来担任。
徐广国不管是目前的位置还是资历都远远不够格,实际上,在确定王通即将担任入朝大军主帅的时候,朝中凡是有资格担任统制的文臣都在明里暗里使过力,官场上下,不管明不明白军事,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对王通很有信心,王通率领大军出战,必然大胜,必然立下功业。
也就是说,只要跟着入朝,那就必然有功勋分润,对自家的地位权势大有好处,那王锡爵跟着一同去了,结果这首辅的位置就显得理所当然,因为功业到了这个份上,如果自家去,最起码也能延续个十几年的荣华富贵。
不过朝廷的这个安排让上下很是错愕,有传闻说王锡爵曾在万历皇帝面前谏言,既然朝中放心让王通统率大军入朝作战,那就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以往王通身边也没什么文臣统制,一样有大胜,一样没有什么异常,他王锡爵跟着一起去建州,也都是充分的放权,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而且这次去辽宁,最关键的是作为大后方的辽宁地方的配合,辽宁巡抚徐广国在朝鲜那边生乱到现在,已经证明了自己应对及时,做的也是中规中矩,让他做这个位置,配合好王通也是应有之义。
王锡爵的这番理论没有任何的问题,不过朝中大佬们都是在骂,这是内阁首辅在堵其他人上进的道路啊!
谁都知道入朝之后会有了不起的功勋分润,得到了这份分润之后,功业积攒到一定的地步,必然要向上走的,可六部尚书、都察院的都御使、内阁大学士们向上走还有什么位置,无非就是内阁的首辅次辅了,那岂不是对他王锡爵有了威胁,而辽宁巡抚徐广国则不同,资历浅,位置低,就算分润了,也要在辽宁呆好久,或者在大省或者六部磨几年才能上去,全无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