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度最有名的电影基地宝莱坞为例,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运不佳的情侣,愤怒的父母亲,腐败的官员,绑匪,心怀阴谋的恶人,沦落风尘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亲人和被命运分开的兄弟姐妹,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还有方便的巧合。
这种电影就是为了迎合国内市场而拍摄的,所以几乎都没有什么内涵与深刻意义,自然无法在国际影坛上取得影响,而且由于印度民众收入很低,加上政府的刻意控制,所以票价极低,甚至在乡村放映时根本就不收费,因此拍摄的电影虽然多,但是能够赚钱的却很少。
沙克鲁计划开办的电影公司绝不想走这种老路,他想要针对的目标是海外市场和印度国内的中产阶级,所以这就对电影的质量和内涵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这部《土匪女皇》就完全符合他现在的要求。
首先普兰戴维的故事在印度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将她的经历拍摄成电影,只要能够上映,到时候好奇前来观看的人肯定少不了;第二,这种反应印度国内真实情况的电影在题材和立意上就绝对能够吸引不少的海外观众,因为大家对于印度的了解都是比较表面和片面的;第三,这部电影不需要俊男美女、不需要大牌明星,只要找一个好导演,再找一批实力演员,基本上就能成型了,因此非常符合一家新电影公司起步时的片源选择。
唯一麻烦的就是这种电影能不能通过审核,不过沙克鲁对此倒也不是特别的担心,大不了就先不在印度国内上映,先到国外去放映,来个墙里开花墙外香。
沙克鲁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他的资金充足。直到2000年,印度的银行都禁止为电影制作提供贷款,所以除了少数艺术电影可以由导演向国家申请拨款之外,其他的电影资金都是来自于独立发行人或少数的几个大型的电影公司,甚至好多印度黑帮都参与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借此来洗钱和达到其他目的。
Ps:推几本同组的作者新书,《逐鹿之召唤猛将》、《有支军队叫北洋》、《赤宋》、《盛唐霸业》、《带个皇妃回现代》和《红色法兰西》,书我虽然没看,但是作者人都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