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古话非常清晰明白的说出了封建王朝之下,帝王和臣子之间那种不对等的关系。老实说,在秦侩心中,他并不是想弄死岳飞,只因为他是个聪明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名声:岳飞不死,黑锅只是暂时的,但岳飞要死了,这个黑锅,他秦侩就要背上一辈子,甚至是世世代代都得背上!
更重要的是,飞鸟尽,良弓藏。说到底,他秦侩也就只能是靠着一张嘴皮子,在赵构面前混饭吃,真正要说保卫这个国家的安全,他秦侩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种能力。他只能是通过打压像岳飞这样,总是让帝王生气的人,从而展... --
最快更新南宋军神最新章节!
,从而展现自己,显示自己的存在,若是像岳飞这样的人都不存在了,那么也就到了他失去价值的时候了。
可惜的是,秦侩明知道让岳飞去死就等同是将自己的脖子送进了绞刑架,然而他却无法劝住,更无法中止赵构的意图,这是一条不归路,而秦侩却像是已经看到了,在这条路的尽头,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局在等待着他。
朱仙镇大捷,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岳家军对金兵的一个胜利,是大家心中的战神,岳飞大元帅创造出来的又一个军事神话——不过区区数万的兵力,在对抗十多万的敌人时,非但没有大败亏输,反而是利用计谋,将对方打的落花流水。
这样的一个奇迹,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大家津津乐道,更是会被改编成无数个版本,在民间流传。
正如一句话,从排头的那个人开始传,传到最后总是会严重走样一般,流传于世间的消息,也是如此。
朱仙镇大捷是真的,但却不是民间传说的那般玄乎。
岳飞的确是利用手中有限的兵力,对着金兀术用了无数的计谋,但就谋略上了说,其实岳飞是失败了。首先他示敌以弱的战略,其实是早已经被金兀术识破,并且为金兀术将计就计所乘,差点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说不是因为在机缘巧合之下,岳云在前往开封“送死”的路上,发现了金兵的主力骑兵,如果不是因为岳云极其率领的两千背嵬军有着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强悍的战斗能力,那么恐怕岳飞永远没有对朱仙镇发动全面总攻的机会——岳家军的大营会被潮水般的金军骑兵所淹没,到那个时候,纵然是战神重生,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当然,岳云前往开封城,这本身也是岳飞的一个战术策划,也可以说,是岳飞自己救了自己,从而说明至少在岳飞的战略计划之中,并没有太严重的疏漏,他也没有轻易的就放过了开封城。
只能说,朱仙镇之战,根本就是一系列巧合的结果,在抛开双方军队战斗力这个因素外讨论,只能说,命运没有站在金兀术的那边。
而在整个朱仙镇之战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几乎在朝廷的官方消息之中是没有被提及的。
那就是韩世忠率领的中央民国队伍,在这次战斗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朝廷收到的官方消息也好,南宋和中央民国民间传颂的那些小道也罢,其中一个重磅消息就是——岳飞的长子,岳云,极其率领的两千背嵬军,在成功阻止开封城之中倾巢而出的金军主力时,不幸全军牺牲,无一幸免!
岳云,在南宋国中也是家喻户晓的一员战将,身为岳飞大元帅的长子,岳云身上却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堪称是年轻人的楷模,更是被南宋军界认定的,年青一代将领之中的翘楚,将来极有可能接岳飞班的人选,也是唯一的人选!
然而这样一个年轻俊彦,竟然就这么战死在了沙场之上,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在消息之中有说,年纪轻轻的岳云,只身率领两千悍勇的背嵬军,力抗金国四万精骑而不退,整整为岳飞破袭朱仙镇,争取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常人来说不过就是闭眼到睁眼,可是对于战场之上来说,这意味着无数的流血牺牲。
要么,岳云和两千背嵬军力战而死,要么,就是整个岳家军陷入层层包围,最终结果未知。很显然,人民的好儿子岳云同志,选择了前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朱仙镇的大捷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没有岳云的牺牲,就没有朱仙镇的胜利,至少是没有朱仙镇的大捷!
故而岳云的死,为朱仙镇大捷抹上了一丝悲壮,更平添了一份沉重。
其实,任何一次大捷,那都是用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来铸就的,只是因为岳云他自身的名声所在,才会让这样一个消息,广为传播。当然,这些都是传播出来的消息而已,事实上这场战斗以外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岳云具体是在什么地方狙击的金兵,其中的战斗经过又是如何?
岳云当真是用区区两千背嵬军,就挡住了整整四万的金国骑兵了么?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啥时候背嵬军变得如此强悍而金骑又变得如此谦弱了?难道说,背嵬军已经可以无视那一比二十的巨大差距了?
心中有这些疑惑的人,却是根本不敢对旁人述说,只因为若是这样开口,必然就会涉及到对岳云的侮辱。侮辱一个已经死去,而起是为国为民而战死的英雄,那可是大不敬的,是要被人所唾骂的,鄙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