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比如张士珩,被那些清流们上折子告发,说张士珩乃日本间谍,不仅私售北洋军火,还泄露北洋军情。好在这张士珩乖巧,早在七月底,就自上罪己折,承认自己一时失察,受了贱人蒙蔽,将报废火炮私自贩卖,并将所获五万银子上缴,自请解职。并揭发日本洋行职员石川五一是日碟,和石川五一有联系的机器局的一个刘姓书办也已招供,证明张士珩所贩火炮,确是北洋报废火炮。有了这个口供,估计张士珩最多也就是免去官职,不会有大的麻烦。”
“更有甚者,甚至有人上折子告发,说李经方是日本天皇的女婿。。。。。。”
叶志超又重重叹了口气:“张士珩倒还好说,可卫汝贵就不一样,那些攻讦中堂的人,知道直接参倒中堂不易,多半会抓住卫汝贵这个中堂的嫡系大将不放,必喻杀之而后快。老夫多次劝导,要王得胜及早解释清楚,以免后患。只是卫汝贵爽直,自以为自身清正,全不把老夫劝告当回事。”
“嗨。”
叶志超仰头重重叹着气道:“卫达三愚钝,平壤之战胜了还好说,可平壤一败,估计他的那颗大好头颅也就在不是他的了。而朝鲜战事失败的替罪羊,则非老夫这个硬安在头上的总统莫属。”
朝鲜战败,卫汝贵被砍头,叶志超被定斩监候,两人也从此在主流史料上背负千载骂名,这些事情秦川是知道的。可他现在已经没心思替这两人惋惜,他现在只关心留在平壤这万余北洋精锐能否安然撤回国内。
“还有。”
叶志超叹口气道:“援军不能及时上来也还罢了,可开战在即,粮弹总要储备的充足吧,只是国内动作迟缓,说好的大炮,到现在还堆在大沽,现在平壤储备的弹药只够维持数日,粮食倒是有一些,可也不足一月。一旦日军大军齐至,四面围城,我军危矣。”
秦川记得穿越前的史料上都说,平壤清军储备的粮弹足可维持一月,怎么现在叶志超反倒说储备不足?
想了想,秦川有些明白了。
关于甲午战败,朝廷里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们,自然不会说平壤准备不足,那样岂不是为李鸿章的战败寻找借口了。况且,李鸿章也可能真的积极为平壤大军准备粮弹,只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北洋没有专门的后勤部队,后勤调配混乱不堪,东西虽然准备了,可一时间运不上来罢了。
关于弹药,秦川比叶志超更为担忧。
清军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双方开战,远远的就会开枪射击,不管是否打中,都会以最密集的火力打击对手。这在平定长毛和平捻时到还可以,一顿枪炮,就会把对手打下去,弹药消耗也还算可以。可如果对上训练有素的日军,日军必然不会一触即溃,双方激战一久,清军的弹药消耗就会急剧增加,如果叶志超认为能维持数日,那实际情况下,恐怕还要打些折扣。
一想到这,秦川心里不由一阵发急。他可万万没想到,平壤一战,清军竟然被动至斯。不要说是叶志超,换上谁来指挥这一战,也一样都是必败的结局。
“还有。”
叶志超又苦笑着说道:“我这总统是败军之将,那几个人虽然嘴上不说,可老夫清楚,他们心里都是不服老夫做这总统,一旦战事紧急,老夫是否能指挥得动他们,都不好说。。。。。。”
叶志超说了一半,停住口,苦笑着连连摇头。
“总统。”
秦川紧紧盯着叶志超:“既然总统清楚,将这上万大军留在平壤是下策,而朝廷又不允平壤大军北撤,那。。。。。。总统欲作何打算?”
想了想,秦川皱着眉头又加上一句:“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朝廷保住这上万精锐,以图后举,何不就此把大军先行撤过鸭绿江?”
秦川的话似乎戳到了叶志超的痛处,叶志超沉默良久缓缓说道。
“不妥。”
“鸣鸿,此时若要即刻撤军,不但是老夫的脑袋搬家,中堂也没法向朝廷交代,非得和日军打过一仗才可。”
见秦川一脸忧色,叶志超伸手抓过自己面前的酒盏仰头一饮而尽,然后把酒盏重重蹲在桌上长身而起。
“鸣鸿大可宽心。虽然平壤一战势在必行,可咱们也不是没牙的老虎,要想攻下平壤这样的坚城,日军没有两万人绝难做到。况且,老夫已经得到消息,日军急于攻占平壤,已经北上的日军只有第五师团的一万三千余人,只比咱们守平壤的大军多出四成,并不占绝对优势。加之咱们又有坚城围堡,和日军周旋几日还是可以的,给日军一些教训咱们再撤不迟。那时,虽然老夫依旧会是平壤一战的替罪羊,可中堂好歹向朝廷也有个交代。”
叶志超这明显就是抱着想要为了朝廷保住在朝鲜的这一万多北洋精锐,以图撤回国内,到时再以这些部队为依托,和日军持久作战,哪怕为此丢了官位甚至脑袋,也再所不惜的心思。
看着表情决然的叶志超,秦川不由呆呆地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