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梅

第四十八章 青州疑云(二)

最快更新锦梅最新章节!

比江离更早得到四喜一行几船人抵达青州消息的,自然是号称当朝第一公子秦元化。

江离手中的信在府中被彩衣搁在身上耽误了几天,青州那边的动向却是快马加鞭地送到了秦元化的手中。陆路来的信,都由驿站传递,正是来自于青州官方的消息。

秦元化看信的时候,范思诚就在旁边。

在无官无职却权势滔天的第一公子面前,范思诚一身书生鼎字同纹袍,蛇形银簪发。没有着官服,全身也没有佩戴一件高贵奢华的饰物,刻意地保持低调。

因为与一身锦袍,发簪美玉、腰束彩珠的第一公子无论从地位权势,还是从外形气势上相比,范思诚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一点,范思诚心知肚明,并且时时提醒着自己,不要在小细节上有僭越之嫌。

秦元化看完信,脸上是震惊而又迷惑不解的神情。看完信,信纸在手里捏成了一团。美玉无暇的脸也皱成了那团信纸。

半晌,对着范思诚展颜一笑,把手中那团纸递出来。

范思诚双手接过,展开仔细扫了一遍,抬头看向秦元化。

这时的秦元化已恢复了平日里波澜不惊、冷峻高傲的神情。不过,对着范思诚说出的话却显得十分和气:“思诚,你怎么看?”

“秦兄原本以为,梅庄上的那个叫四喜的管家故意瞒了你,私底下跟盗匪勾结,甚至很可能还是受了江家人指使与盗匪串通好了的。”范思诚不紧不慢地说。范思诚来京中时间不长,可一听他开口,俨然已成了秦元化的心腹。

“不错。我一直这样怀疑。毕竟那天有人在燕子矶江边楼上看到过,那两个盗匪与梅庄上两个管事的人一起吃饭喝酒。而且那个管家受了我秦府的令牌,要他帮忙留意匪徒,他却知而不报,这一点难道不可疑么?”秦元化双眸迸射出寒光,脸上浅浮一层杀意。

范思诚心头一凛。低了头等待秦元化继续说下去。

“而且,梅庄是江家三房的私产。事情又牵扯到江家,你该不会又说这只是巧合?”秦元化说着意味深长的眼光在范思诚脸上打转。“还有,我们江上设的暗桩也回过话,的确在他们船上发现了两个盗匪,而且还交过手。这你怎么解释。”

范思诚严肃了脸色。那段时间江家只有一个主子江离住在梅庄,而且凭着他自小对江离的了解,范思诚无法相信才十四五岁的江离会有那份胆量。

这些,他自然不能说。说出来,似乎成了帮江家说好话。

“可是据信上说来,这次是江宗锦亲自到驿站查的船,现场官差也在,除了几船走私香料药材,船上别无他物,连盗匪的影子都不见,更别说几十只箱子。船上的伙计报说江宗锦对上面呈报的是一般的走私案。都按照走私案查封处理了。我们还能怎么办?”范思诚研判着秦元化的脸色,老实地说。

“是啊,若说江家事先与盗匪勾结,他们完全可以半道上找个地方把货下了。而通知江宗锦来查船,完全可以说成是受了盗匪的胁迫,我们也挑不出毛病来。”秦元化叹了口气,收过范思诚递回来的信纸,扔进了纸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